haowenku.com

游郑国车马坑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战国时的韩国都城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

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

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

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

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范文吧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第一展厅 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  在我国古范文吧,由于认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

中字型大墓2002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

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

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

《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

”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

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

目前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

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

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

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

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范文吧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候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

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

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

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最近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另外,考古发现这里是韩国的铸铁遗址,韩灭郑后在都城内兴建的大型官营作坊,在此大挖大烧郑主墓破其风水的历史场景,刻意体现了改朝换范文吧后韩人惧怕郑人复国。

在此墓的南边,有一些韩国残疾人和小孩的墓葬。

第二展厅 五号车马坑及中型大夫级贵族墓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

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

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

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13.5米,宽11.5米,深7.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

2002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

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

2000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

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

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第三展厅 一号车马坑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

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口长10.4米,宽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x、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

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

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范文吧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平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1号车马坑内的葬车车体是斜靠西壁分三排纵向相互叠压放置的,东边的车体依次叠压西边的车体,绝大多数车轮上都有两根加固的辅撑,这些车辆都是实用车辆,目前已发现37个车轮侧靠在四边坑壁上,轮子的外立面(轵端)向里,轮子的直径大多数为1.4米左右,有30根左右的辐条,有两个车轮直径很大,约1.7米,可能是大型车辆用轮。

坑内车辆斜靠西壁向东分三组依次斜压,北组8辆,中部7辆,南组7辆。

共22辆。

  由于车辆摆放密集,为了展出和保护车辆,马骨只做了部分清理。

初步分析,这些马均是杀死后平铺在坑底,马身上再放置车辆躯干,马匹头西尾南侧躺放置,肢体依次叠压,分东西向4组,每组约12匹,另外,按一辆车两匹马来推算,此坑内22辆车应埋有44匹马。

在5号车马坑中我们看到了一具十分生动的狗骨。

此坑的东北角19号车处也有一狗骨。

可见犬是郑国车马坑中不可缺少的配置。

  这座马坑面积虽小,但葬车众多,车辆大小有异,装饰豪x,做工甚为考究,极具观赏与展示价值。

经专家考证,这两座车马坑和中字型大墓中的葬车全是木质的实用战车,车的表面施有棕红色漆。

由于车辆摆放密集并相互叠压,多数车的车底与后门尚没有清出。

车在我国有着很早的使用历史,它的发明者一说是黄帝,一说是夏禹时的大臣奚钟,据说,他们是看到风吹着圆形的蓬草在地上不停地滚动,而触发了灵感,发明了车轮,造成了第一辆车。

这样,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已出现了车子,由于车的机动性强,冲锋起来锐不可挡,所以,它一出现,主要使用于作战。

作为战车,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车子是很少的,灭纣的牧野之战,武王直接统帅的战车不过才300乘(1乘就是1辆),跟随的方国也不过才4000乘,却一举打败商纣王统帅的几十万军队,取得了灭商战争的胜利。

因此,商周时期,战车的多少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家庭军事权力的标志。

即所说的“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考古中所见到的车的遗迹,多是商范文吧晚期到战国时期的。

这时期由于等级制度的限制,有身份的贵族坐车,一般平民不准有车,有车不坐,为当时的社会习俗所不容。

这时期的车马成了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准。

身份越高所拥有的车越多、越豪x,平时乘坐它,战时用于作战,主人死后也可将其随葬,郑国贵族以大量车马随葬,不仅反映了郑国人高超的造车技术,同时也反映出郑国贵族身份地位高及崇尚武勇,偏爱车马的世风。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实物资料的不足,郑国之迷还有许多没有揭开。

在郑王陵博物馆的东南部还有3000多座墓和几十座车马坑,随着文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深入,难解的郑国之迷将逐步被揭开,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物向社会各界展出。

三门峡是一个多烂的城市?拜托了各位 谢谢

提问者烂了,还不自知。

看到别人与它不一样,以为别人烂了。

新郑有哪些名胜古迹

新郑名胜古迹推荐如下:  嫘祖故里  农历六月初六是黄帝和嫘祖结婚纪念日,为缅怀嫘祖功德,2012年7月第十二届嫘祖文化节恭拜嫘祖仪式在河南新郑始祖山顶嫘祖宫前举行。

  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西地,双洎河(即《诗经》里提到的洧水)由北向南经遗址的西边流过,然后紧靠遗址南部又向东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河湾,遗址就在河湾中部的岗地上。

高出地面3—4米,高出河床约25米。

遗址东西长,南北窄,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

2001年6月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裴李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左右。

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对河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是一项突破。

  郑国车马坑  郑国车马坑景区位于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角即市区文化路南端,总规划面积270亩,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

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

已经完成,占地面积为54亩,主要内容为“已发掘的一号车马坑展示厅、三号坑车马坑展示厅、郑公中字型大墓、郑国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马坑地上展示区、眺望台、休闲广场、廊架及反映东周时期文化特色的景墙。

其中,1号车马坑于2001年4月发掘,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郑公墓和郑大夫墓仍在发掘之中。

  新郑博物馆  新郑博物馆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占地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是河南省县(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的主楼坐北向南,为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长43.2米,宽16米,高16米。

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上层两坡,下部四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主楼二层为“溱洧之光”新郑历史文物展。

主要展品有:全国最长的50万年前的纳玛象牙化石,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石磨棒,双耳园底红陶壶,单孔玉铲,商代的素面铜爵,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及铜镜,春秋时期的24件编钟、九鼎九鬲礼器以及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文物精品,展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8000年的文化发展史。

滕王阁序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1〕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为汉豫章郡治。

阁中帝子今何在〔2〕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3〕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4〕衡庐: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5〕襟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襟:以……为襟。

带五湖:南方大湖的总称。

带:以……为带 〔6〕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

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

〔7〕物华天宝……: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8〕徐孺……: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9〕俊采:指人才。

〔10〕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阎公:名未详。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

这里代指仪仗。

〔11〕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12〕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13〕腾蛟起凤:《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名未祥。

〔14〕紫电青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王将军:名未详。

〔15〕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16〕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

〔17〕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

〔18〕舸:《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

轴:通“舳(zhú)”,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19〕彩:日光。

彻:通贯。

〔20〕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21〕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22〕甫:刚、顿时。

〔23〕爽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24〕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25〕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

《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 〔26〕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

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27〕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

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

朱华:荷花。

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 〔28〕光照……: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

临川,即谢灵运。

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29〕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

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

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30〕望长安……:《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31〕吴会: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云间:江苏松江县( 古华亭)的古称。

《世说新语·排调》:陆云(字士龙)华亭人,未识荀隐,张华使其相互介绍而不作常语,“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

’” 〔32〕地势极……:南溟,南方的大海。

(见《庄子》)《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

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33〕帝阍:天帝的守门人。

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 〔34〕奉宣室……: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

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35〕冯唐易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 〔36〕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37〕屈贾谊句: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

〔38〕窜梁鸿句:梁鸿,东汉人,因得罪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章帝时代。

〔39〕君子见机:《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 〔40〕达人知命:《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41〕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42〕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 〔43〕酌贪泉……: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

〔44〕处涸辙:《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涸辙比喻困厄的处境。

〔45〕北海二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46〕东隅二句:《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

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

〔47〕孟尝二句: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

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

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事见《后汉书·孟尝传》。

〔48〕阮籍二句: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

《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

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 〔49〕三尺:指幼小。

〔50〕无路二句: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

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51〕投笔: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事见《后汉书·班超传》。

慕宗悫(què却)句: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事见《宋书·宗悫传》。

一本慕作爱字。

〔52〕簪笏:冠簪、手版。

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53〕奉晨昏:《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 〔54〕非谢家……:《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 〔55〕接孟氏……: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事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

〔56〕他日二句:《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

(子)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子)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鲤,孔鲤,孔子之子。

〔57〕捧袂(mèi妹):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 〔58〕杨意二句: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

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杨意,杨得意的省称。

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

〔59〕钟期二句:《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钟期,钟子期的省称。

〔60〕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61〕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62〕请洒二句: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

” 通假字:俨=严(俨骖騑于上路) 销=消(云销雨霁) 异文:天人、甫畅、即、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仙人、俯畅、列、指、安贫、怀、晨、诚、朱。

写一段夸家乡新郑的话

家乡——河南省新郑市地处中原大地,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美城。

  我的家乡是一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城。

查阅资料可知:新郑拥有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多年的黄帝文化,2700多年的郑韩文化……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出生在新郑,此后一统天下,建立“有熊”国,并在新郑建立了都城,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新郑因此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

2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先后在新郑建都,“郑韩故城”因此而得名。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的家乡留下了许许多多历史文化古迹,著名的有:裴李岗文化遗址,黄帝故里,郑王陵博物馆,欧阳修陵园,郑韩故城等。

  新郑是一座古城。

  新郑又是一座新城。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农村逐步城镇化,农业正在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为了弘扬黄帝文化,新郑重新整修了“黄帝故里”和始祖山景区,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华人都会来到这里寻根拜祖,参观游览;郑王陵博物馆发掘并展出的古代“车马坑”,可以和西安的“兵马俑”相比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人来参观。

新郑还修建了“郑风苑”,“轩辕湖”和“湿地公园”等风景区,使新郑的山更青,水更美,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著名的“郑风苑”景区充满了中华古文化的氛围:每一块漂亮的假山石上,都篆刻着一首《诗经》中的著名诗句;黄水河两岸清一色的大理石围栏上,都雕刻着有关新郑的历史故事。

新郑的大枣名扬海内外,每到大枣收获的季节,“古枣园“里更是一片枣的海洋,人的海洋,人们争相参观500年前栽种的“古枣王”,品尝那鲜红甜美的新郑大枣。

  便利的交通更是给新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代化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每天都有数百架航班飞往祖国和世界各地,为新郑和世界各地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上,一列列现代化的列车呼啸而过,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上,数不清的各类汽车飞奔而去,一辆接着一辆,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车流,把人们送往全国各地,把人们的生活用品送到千家万户,把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类物资输送到各行各业……  我的家乡有着辉煌的历史,我的家乡必将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爱我的家乡

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

  最后,我想用邓丽君的一首著名的歌曲来作为这篇短文的结尾:“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象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殉马坑的资料

很多呢。

是指临淄的东周齐景公东周殉马坑吧 由来么,下面这段是我抄来的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略物资,也以其快捷、灵敏、健走、力大的特点,很快被人们认识并喜爱。

考古发现证之,在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城子崖龙山文化地层里就有少量马骨发现,研究可证此马骨为被驯养的家马;至迟夏代马已成为重要的驾车工具。

《世本·作篇》载:“相土作乘马”,说明商人用马驾车,足证商人养马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当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哀败,诸侯称霸,战争连绵,而马又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据史料记载,马运用到战争上大约当在战国时期,即北部胡人的赵国的“胡服射骑”。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对赵国军队进行改革,推广穿胡服,广置草场饲马,制弓铸箭,其主要内容是改车战为骑战,发展骑兵;使赵国兵力大强,东占胡地榆中(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北崖),近攻中山,其骑兵驰骋草原,势如破竹;使赵国版图迅速扩大,军事力量强盛,成为与强秦抗衡的雄劲之旅,战国七雄之一。

另据考古发现,东岳石M16出土2件陶马俑和4件陶俑,马是骑战的马,俑为胡人。

杨泓先生指出:”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大约开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在古代史等籍记载中原地区最早组成骑兵的实例,应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的“变服骑射”。

据东岳石齐墓出土骑马和胡俑推测骑兵在战国早期便在齐国出现。

由此得知,至迟自春秋战国之际,齐国也实现了由车战到骑兵的转变,出现了我国古代战争中一个新的兵种——骑兵。

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在出现后的整个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内是一重要兵种,马在战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把战争的凶勇、灵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骑兵又有“铁骑”之称誉,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马的重要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特别是帝王将相的重视和喜爱,在古代盛行厚葬的情况下,马就成为重要的殉葬品之一,所以作为国君和贵族殉葬的车马坑和殉马坑就出现了;尤其在与山戎和胡人接辖的齐、燕、赵诸国,西北与羌接触的周、秦地区,大量存在殉马就成为必然。

(一)先秦诸国殉马发现略述 商周以降,直至春秋战国时期,齐及诸国发现的殉马有两种形式:一是马随车殉,二是单坑殉马。

单坑葬马亦是殉马形式之一,始于商代,周而继之,东周多见,且一次葬马数量多;前是车马殉葬的一种辅助葬式,东周以后可能与骑兵出现,弃车乘马的转变有关。

马坑在商代遗址中亦有不少发现,除用于祭祀的埋马坑外,有的马坑多与人同埋,是与奴隶一起杀殉①。

西周时期长安长家坡墓地发现马坑3座,宝鸡鱼国墓地发现马坑4座。

东周时期,虢国墓地发现一座马坑;浚县辛村墓地也发现多座与墓共存的马坑。

(二)齐地发现的车马殉葬 地处我国东方的齐国,原为夷人居地,齐承夷俗,自始就有厚葬和杀殉之葬制,齐地发现车马殉葬亦所必然。

(1)1965年秋与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在青州苏埠屯商代墓地发掘了四座商代墓葬和一座商代车马坑①。

(2)临淄齐故城齐景公墓大型殉马坑 该墓位于齐故城东北,1972年发掘,后考证是春秋晚期齐景公的陵墓,此处也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齐国君王墓地。

现发掘陈列106匹,勘探知殉马坑成曲尺“冂”形,东西各长70,北面为75,全长215,宽5米。

东面早年被毁。

1964年发掘了北面54米,发现殉马145匹;1972年又发掘清理了西面南端30米,发掘殉马83匹。

据此排列密度推算,全部殉马当在600匹上下。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所见空前。

(彩版肆:2,图一四)。

经鉴定,殉马全系壮年马,是被麻醉处死后,人工排列而成。

马分两行,井然有序,马头向外,昂首侧卧作奔走状,排列在前的五匹,颈系铜铃,是临战威姿;据考证其墓主可能是齐国第二十五代君主齐景公。

(3)临淄齐陵镇后李车马坑 1990年在齐故城东南约3公里的齐陵镇后李村西北、淄河东崖发掘后李文化遗址中发掘一座大型车马坑。

车马坑分两行南北并行排列,已发掘的为西边一排,长32米,车10辆,殉马32匹。

其中6辆车每车4匹马驾挽,4辆车每车2匹驾挽。

马头上多有饰件,有贝壳,铜泡,圆形三种形式,时代为春秋中期。

东排与西排相错7米,向南伸去,长28米左右,未清理发掘(彩版肆:3)。

(4)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田齐王陵,1990年配合济青公路建设时在四王冢西北700米发掘了四座战国时期的陪葬大墓,其中二号墓墓室北侧有45米长的马坑,内殉马69匹,呈单行排列,昴首侧卧,四腿踡曲,作奔跑状。

车轮、舆分拆放置于墓四周宽大的东西两侧的二层台上,殉车20余辆车。

墓主当卿一级的贵族。

(5)2001年春在临淄齐故城南的中轩集团工地上发现一座殉马坑,清理殉马4匹,时代为战国时期。

(6)1978年11月至1980年11月发掘的齐故城西南大武张窝托村南西汉齐王墓时,发现车马坑一座(编号四号坑);坑东西长30.2,宽4.6,深3.8米;内殉车4辆,殉马十三匹,狗二只(图二三)。

另该墓二号坑还发现殉狗坑一座,坑长7.7,宽4.1,深3.36米,椁室内殉猎狗30只,狗骨架粗壮,颈部均系有贝壳串成的项圈(图二四)。

(三)殉马葬俗探略 由上揆知,齐及先秦诸国均有殉马或殉车马的葬俗;它始于晚商,西周继之,东周规模和数量渐大渐多。

此俗延遗汉代,而齐国尤甚。

从墓葬规模上看均出土于5鼎以上大墓,说明殉马或殉车马葬俗用于卿大夫或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人中。

而中下官吏或庶人是不葬马或车马的。

自商至汉长达1400年的殉马和殉车马葬俗何以久存不亡,尤其在齐国得以盛行,其原由何在,现以齐国为例试作探讨。

1、马的驯养和大量存在是出现殉马厚葬的必备条件 马是常见的畜禽动物之一,被人们驯服使用亦有着由野生到圈养的过程。

众所周知,人类最早圈养驯服的动物是犬(狗)、猪、羊、牛、鹿、鸡等,而马的圈养相对要晚。

考古发现证之,马的饲养至迟在龙山文化时期,即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得以完成;夏代(先商)时期马已大量用于驾车,商代甲骨文已多有马驾车打猎和商王训练马匹的内容,说明商代已有专门训马的人。

当时学马即训练、调教马匹,使之习于驾车;春秋战国以后,因于战争频繁,马以用于战争,骑兵出现,马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而骑兵作为用于战争的主要兵种,当在汉代及以后。

马的多量饲养和存在,是存在殉马厚葬所必需的条件。

2、齐国大量马资源的存在 (1)齐地饲马 地处鲁北地区的齐国,北靠渤海,东有黄海,境内河流纵横,雨量允适,非常适应草牧作物生长,故北部靠渤海一带地区,自古就是牧马之地,现在还是“渤海马场”。

《汉书·地理志》载:“齐地负海舃卤,少五谷而人民寡。

”《史记·夏本记》曰:“海滨广澙,厥田斥卤。

”太公初分齐国后,据其地利,尤先发展的是手工业、纺织业和畜牧业,齐地又有鱼盐之利,它们的同步发展,促进了齐地工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工商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即是齐国得已强盛的根本原因;正如《史记》记:“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而齐国对畜牧业的重点发展,其中就有马的饲养,故而齐国具备了发展畜牧业的国策和大量饲马的自然地理条件,还具备了与北部草原山戌族接辖,接受其饲马技能和引进优良马种的优势。

所以齐地是大量饲马的。

正如我们对临淄齐景公墓殉马坑殉马鉴定结果:属蒙古品种,骑乘和挽力兼用,高约1.5,长约2.3-2.5米的中上等身形马。

牙齿鉴定多数殉马属3-5岁以上的青状年马 (2)战争惊马 西周初年,太公初封未稳,东之莱夷来争,战事即起,至西周300年间齐与莱夷屡战,莱夷渐东进。

莱夷即东夷最东一族,商周时期国力强盛。

《史记》载:“海滨广澙,……莱夷为牧”。

据此知莱夷也是饲牧的民族之一,饲牧有马、有牛、有羊等,故可惊之。

春秋时期齐国是首霸诸侯的国家,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国势强盛,军事力量亦非常强大。

据初步统计,齐国在春秋战国间不到300年的时刻内,就发生过规模不同的战争480余次,战争的对象除了鲁、宋、晋、燕诸国外,有些是对着北部少数民族山戌和狄族的。

特别是桓公称霸采取“尊王攘夷”的政策,北伐戎狄,南拒荆楚。

史载有:《左传》鲁桓公元年,北戎伐齐,郑师来救的事,可见以齐当时之力,尚不能抵戎之强族。

鲁庄公三十年北戎伐燕。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二十二年),山戎侵燕,是年九月,桓公、管仲率军伐山戎,制逼冷支国,北达孤竹,秽貉,斩孤竹酋长而后班师,九夷全部降服听命,滨海的诸多部族无不来归顺(国语·齐语)。

公元前648年(齐桓公三十八年),管仲率师为周王朝平定了戎狄的进犯,因武功显著,周王要用上卿之礼享管仲。

管仲坚辟不受,受下卿之礼而还。

鲁闵公元年,狄人侵邢;第二年狄人入卫。

齐桓公采取“刑迁于夷仪,诸侯城之”和在楚丘筑城封卫的办法,保卫了邢、卫二国。

山戎、狄是散居在冀北、冀东一带的少数民族,长期居住在北部草原地区,以游牧为主,过着随草水而居的游牧生活,其境内草植纵生,远于畜牧养马;春秋时期齐对山戎的战争和秦 对西羌的战争一样,掠夺其重要的战略物资马是主要目的之一。

古今中外的战争都有着残酷,侵略,掠夺的特征,齐对山戎的战争也不例外,在北部草原地区侵其土和掠其财宝不为可能,作为战争的重点和目的,而只有品良的马可作为战略物资掠夺,在对临淄河崖头五号齐景墓殉马鉴定为蒙古马种,且为3-5岁口的青壮年马即为一证。

所以齐国具有战争掠马的途径。

由上证之,齐国具备饲马和战争掠马的条件,所以齐国具有丰富的品良马的资源;只有在马资源超过了装备军队和上层社会猎马、驾马还有大量剩余的条件时,就为齐地存在大量殉马成为可能。

3、齐君喜马 由考古发现揆知,殉车马和殉马皆出自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大墓,该殉马或殉车马是上层社会之葬俗,马是深受深受贵族阶层喜爱的动物。

齐国亦然,始建齐国的太公,是著名的军事家,助周伐纣,为武王军师,因建功着著,故封齐建国。

作为军事家的太公对马喜爱有加;此习延至后世。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春秋时期(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曰:“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容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谢。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谢,臣能会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即驰三辈毕,而田忌一 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威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此即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说明整个有齐一代,齐君(公)和贵族上层社会极盛爱马之风。

而齐君喜马在宫廷建筑上亦有反映远古时代齐地马被奉为神灵。

《春秋记题辞》曰:“地灵为马”。

《管子·小问》载:“桓公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故虎疑焉”。

由此可知齐地对马的崇拜,视马为社物的遗俗。

齐瓦当马纹为最多,占据了主体,是有其历史根基的①。

在大兴土木建宫殿墓穴的齐国,将生前喜爱之马卒后埋入葬穴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4、齐国盛行厚葬和杀殉是存在殉马之俗的直接原因 “富足是著侈之源”。

《战国策·齐长一》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汉成雨。

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齐国的强盛,人民生活的富足和城市的繁荣,也产生了侈靡之风,比主要表现在无度营建宫室和厚葬之俗。

临淄城外看冢子“的俗语说明齐故城周围有200余座有高大封土的大墓,其动用人力、物力、财力非它国可比。

考古发掘的大型古墓多葬品丰富,有金、银、铜、铁、陶、纺织品、玉、玛瑙、等多类葬品;临淄大武齐王墓五个陪葬坑葬12000余件文物,章丘络庄汉墓发掘33个陪葬器物坑,商王墓地墓主覆盖38块玉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葬品之全为全国之最,说明齐国是盛行厚葬的。

考古发现齐国墓葬多见殉人、殉车马、殉马的现象。

此俗承夷风,齐地自古如此。

青州苏埠屯一号墓殉奴隶48人,狗6只;郎家大墓发现杀殉奴隶9人,陪葬奴隶17人,殉狗8只;大武齐王墓不仅有殉车马坑,还有殉狗坑、内殉狗30只(图十七、图十八)。

与此证明齐国是存在杀殉葬俗的,齐国厚葬和杀殉葬经的盛行是齐墓流行殉马葬俗的直接原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