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端午节活动的感言及评价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端午节实践活动3000字感想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

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

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

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

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

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

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

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

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

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

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

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

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

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

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

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

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2010年,又一个新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怀着一颗思念,期待,激动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节温馨感言。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

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

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

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

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

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

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许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习俗有的也稍有改变,但不变是淳朴厚道的民风人情,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年复一年的欢度;生活的酸甜苦辣或许会磨掉人的棱角,但磨不掉渗入骨髓的乡心乡情,磨不掉珍藏在记忆里一幅幅老照片的温馨气息。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我无论在那里,都能闻到麦粑里你的香甜,都能看到到艾蒿里你的容貌。

端午节活动的感想40字

端午节活动感想:端午节的活动,我感觉真的太有意义了。

特别是划龙舟,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体魄。

像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都应该举办这样的活动。

好让辈辈代代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

好了,你要的40字端午节活动感想写完了。

端午节的感想

端午临近,沿街叫香囊、艾叶、粽子,不由得勾起时的记忆。

上小学时,那时的日子还苦,每当端午时节,平日里指望母鸡下蛋卖钱过日子的母亲,总是照例狠狠心,攒上十个八个鸡蛋,让我们姐弟几个饱口福。

我们呢,拿着舍不得吃的鸡蛋,拣个大皮厚的,到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们玩碰鸡蛋游戏,不管谁的鸡蛋先烂,也不计较输赢,因为都有鸡蛋吃呀

那一年一度的简单游戏,总是让我乐此不彼,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留恋。

现在看来,端午节在儿时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可以吃鸡蛋解谗的日子,而不是记念屈原大夫的节日。

但似乎也有点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个爱国的大臣,因为报国无门而投了汩罗江,却一直对人们纪念他的方式有点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鸡蛋投进河里,那有多可惜呀

而庆幸的是,我们那里每家每户都是将鸡蛋投进了“五脏庙”里,而没有白白地扔掉。

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有什么思想教育收获的话,那就是觉得屈大夫是个好人,起码是因为他,我们才有机会吃上鸡蛋。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儿时那温饱不济的日子也渐渐地淡出了记忆,儿时的我现已为人父,而我试图让孩子也像我一样过端午节的想法,却得不到女儿的赞同,望着女儿眼瞅鸡蛋嘟着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节到底该怎么过

难道仅仅是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过节的形式

物质只不过是节日的载体,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饱肚子,而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作为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表现了人们对他不为个人谋私利而心系国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的载体。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忆苦思甜或者创新过节的形式,而是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

在物质贫乏时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缺憾,应当从孩子们这一代重新找回来。

在当下洋节泛滥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兴趣,而对西方的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却极力推崇,过得津津有味。

就连不少从传统里走过来的人也都在叹息:年味淡了,节味变了。

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过时了吗

那流传了几千年、承载了中华历史文明与优良传统的节日难道还不如没有传统文化基础的洋节吗

一位学者说过:“许许多多的习惯,凝结成一个传统,许许多多的传统沉淀为一段历史。

”中国节日作为一种民族习俗,一种历史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流转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

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血脉与精神。

如春节追求普天同庆、社会和谐,七月七歌颂人间美好爱情,“仲秋”祈祷团圆丰收……千百年来,无论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开元盛世,还是“万户萧凋鬼唱歌”的艰苦时代,不管是白馍换成了窝头,还是窝头换成了菜团,中国人仍然用无限的虔诚演绎着曾经被祖先演绎过的节日,把祖先的印记一路带到今天。

由此看来,过传统节日,重要的不在于过节的形式,而在于节日的内涵,年糕、月饼、粽子、鸡蛋等只不过是节日的道具,倘若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那么节日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费的机会,那么过传统节日的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端午节节日感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传统节日之一。

我发现,我们中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背景。

端午节也不例外。

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很多,比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曹娥,等等。

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大。

据《史记》上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为他倡导让有本事的人做事,富国强兵,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所以被赶出都城,最后来到了汨罗江边。

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楚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还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主要内容有:悬挂菖蒲、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给小孩子洗艾叶澡等等。

听妈妈说,我们老家桂林那边,端午节是中午过的,也有悬挂菖蒲、吃粽子这些习俗。

端午节这一天,当我还在睡梦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一早就买菜回来了。

等我起床,看到妈妈拿着好几把用红线捆扎好的我不知道名字的青藤树叶之类的东西,我很好奇,便问:“妈妈,你拿的那一把一把的是什么

”妈妈回答说:“是艾叶草呀。

”原来,妈妈买回来艾叶草是准备晚上用来烧水给我洗澡用的。

我对此非常期待。

到了晚上,当妈妈端着一盆用艾叶烧好的水走进浴室里,我闻到了一股清香的味道,原来,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青藤树枝,居然还有这么浓郁的香味儿啊。

妈妈一边为我淋澡,一边嘴里念叨:“洗了艾叶澡,不会被虫咬,宝贝健健康康,活蹦乱跳。

”我听了之后,忍不住跟妈妈说:“这是不是一种迷信呢

”妈妈回答说:“不是,只是过端午节的一个习俗罢了,它沉淀的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表达的是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我听了之后,心里很受感动。

过端午节,不仅领略到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更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一片疼爱之心。

我爱端午,更爱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

端午节作文评语 端午节的评语

端午节: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作者借助爸爸的口,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作者的决心:要像屈原那样,做一个爱国的人。

文章语言通顺流畅,如果能把听了爸爸介绍之后的心理活动,好好描写一番,会更好。

  端午节:和许多歌颂、赞扬屈原的人不同,作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作者认为屈原是懦怯的,他的牺牲是不值得的,想法独特,构思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论述语言有理有据,富有文采。

  端午节:小作者走出课堂、关注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在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的感想。

其语言清新、活泼、流畅,包粽子动作和人物对话的描写更是富有童趣。

读罢全文,一个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端午节: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事。

文章开头直接点出“包粽子”,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叙述。

作者对包粽子的过程叙述得很详细。

作者还引用了杜甫的诗,给文章增添了文采。

端午节活动的意义50-60字

庆祝端午节的意义历时常新,足见此节日具有时代性与永恒性。

概括端午节庆祝的现代意义如下:  一、发扬爱国精神。

热爱祖国胜于一切的屈原,面对祖国危亡和“变白以为黑”(《怀沙》)的腐败政治,他直言劝谏,结果反遭流放。

他无法拯救祖国于危亡,更不愿以洁白之志蒙尘、随波逐流,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斗争中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影响后世至巨。

所以,我们庆祝端午节,务必与国民教育挂钩,提升国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共同价值观。

  二、警惕政治领导者。

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说明了政治领导者昏庸无能,必遭群小蒙蔽而失去判断力,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庆祝端午节,即以史为鉴,让治国者甚至是社团领导人,都要具有准确的判断力,选贤与能,知人善任,和而不同,发扬“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精神,这样就不会轻易地被结党营私者利用以至走向灭亡。

  三、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

自古以来的端午节习俗,譬如悬挂菖蒲和艾蒿,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等,目的是驱邪解毒避疫。

因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没时期,而雄黄酒、艾蒿和菖蒲都有杀菌解毒防病的功能。

至于赛龙舟,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团结,广交天下朋友。

它已经演变为国际比赛项目,意义非凡。

我们可以通过庆祝端午节传达“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信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药物,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鼓励参加龙舟竞赛与全民运动会,积极防疫祛病、避瘟驱毒,谋求健康长寿,进而达到尊重与关爱生命的目的。

  四、阅读与欣赏传统文化。

屈原是楚辞的开山鼻祖。

其作品,写出人民的愿望,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

他喜欢运用神话素材,大量吸收民间诗歌精髓,以美人和香草做比喻,让丰富多彩的幻想自由飞翔。

这个特点对后世文学有深刻的影响。

庆祝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发动诵读屈原诗篇或欣赏古典文学运动,以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

端午节感悟800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节日:春节、清明午、中秋之一,端午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

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