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情境教学法》教育名言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

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

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

从“文以载道”的关系来说,“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则是“道”的重要部分。

而祖国语言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儿童的影响,似涓涓细流,隽永而深长。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阵地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一、在具体情境中,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1、从感受形象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

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

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

儿童也不例外。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更是如此。

儿童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

从别林斯基说的“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的名言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语文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的做法,基本上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

换句话说,我们对儿童应该是通过显示形象来阐述观点。

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儿童带入根据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激发情感,显然,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

如《草地夜行》和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一样可歌可泣,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的红军战士是热爱祖国的典型人物。

2、抓重点词、句,深化爱国。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词、句,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反复的阅读思考,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能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教育。

《詹天佑》一文中,我认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点理解的。

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

因为这是中国人靠自己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

这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

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藐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

“表现出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这一句话我是作为重点来理解的,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思考,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当然,理解重点句,还必须与课文整体有机地联系,如果离开整体,抓只言片语,学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点词句所蕴含的美,也领悟不到真正的含义,更谈不上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所以,我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除了反复地朗读这句话以外,始终把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老师介绍过的时代背景,找出当地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

如“詹天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等内容,让学生认真地读、想。

这样,在学生了解了当时当地的情况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一句话就较容易,从而使詹天佑这种伟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心里。

又如:我把:“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感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这句话与最后一小节“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两者对比起来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朗读、对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自豪感,深为这位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感到自豪。

3、从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确观念的形成。

儿童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起来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的产生上。

因为儿童的情感不是永恒的,它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它也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有必要在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即在“情感”的教育中,包含“理念”的因素。

“情”和“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针对儿童的特点,在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着重情感的陶冶;也正因为是儿童,情感发展不稳定,又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

这样,学生的情感才具有一定的自觉性。

这种从“情”到“理”的概括,自然离不开语文的特点,它必须是始终伴随着形象的,而且必须在激发情感的过程中,为形成正确的观念而层层铺垫,这样就会瓜熟蒂落。

二、通过语言表达,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教学中所展现的情境,儿童凭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起思维活动,就在儿童思维的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现象,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可欺侮的实质。

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

而思维与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学生的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

1、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

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

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

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

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家乡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

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新建的海港码头,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

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

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

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

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

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

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

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2、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

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

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

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

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

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

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

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3、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

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

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

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我们展望着丰收的明天,更应立足于今天的耕耘,播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儿童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切实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精耕细作,我们必定会收获爱国主义思想。

寓教于乐方面格言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 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卢 梭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米歇潘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爱默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

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塞涅卡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 克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达尔文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

——谚 语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

——谚 语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英国谚语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吕凯特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佚 名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

——佚 名

课堂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校开展了各学科的课题研究活动,利用课题来推动教师学习,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与时俱进。

我所在的研讨小组拟定的课题是:。

我担任三年级语文课的教学,从课题的拟定到现在已经一个学年,这一年中我围绕课题进行实践探讨,对课堂的导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r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精彩,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首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

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怎样导入新课呢

\\r首先,导语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

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适当方法,必须做到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r其次,导语设计必须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充分运用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r第三,导语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

根据以上原则,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下面我就谈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r1、谈话导入法\\r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教师可以这样谈话导入: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天地时,心中一定曾经想过:这天地是从哪儿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古代的人也曾经想过。

他们想出了种种答案。

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篇课文,就从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的题目是《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看到《盘古开天地》,同学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教师这样导入新课,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

\\r2、情景导入法\\r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

教学《荷花》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荷花,你们想不想去

(播放音乐感染学生)我们走进公园就闻到一股清香,(老师闭上眼深深闻了一下)加紧步伐走向荷花池。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去看荷花吧。

(出示各种荷花的图片)你们在看的时候可以指指点点,也可以同桌商量。

形象的描述和图片音乐的结合把学生引入了大自然,引进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r再如上《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情意,伴随庄严的乐曲,国旗徐徐升起, 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鲜艳的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它,爱护它。

今天,就让我们饱含深情与作者一起去异国他乡,去感受一面五星红旗在一位中国留学生心中的分量。

板书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虽然同学们都知道五星红旗,但并不理解五星红旗的真正意义,就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语言和背景资料,使孩子们肃然起劲,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r3、背景介绍法\\r有些课文描绘的人或事,学生可能会感到生疏,这时教师可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如教学《赵州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

赵州桥经过1300多年的风吹日晒,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而与它同时代的建筑几乎都不存在了。

这座桥为什么历经千百年依然巍然不动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赵州桥》寻找答案吧

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r4、名言导入法\\r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寓理深刻、耐人寻味。

在教学之始如若引用相关相联的名言导入新课。

如上《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可采用了名人名言导入:时间是什么

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别林斯基说: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同学们,你们认为时间是什么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用一个比方来说说。

你和时间赛跑过吗

你们是祖国的花都,是祖国的未来。

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请同学们记住他们说的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

这种导入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r5、图片导入法\\r《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用插图导入: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

问:图上画有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

从表情看出他们心情怎样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槐乡的孩子》,看看这里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人物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r6、故事导入法\\r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人们沉醉其中、乐在其中。

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太阳》一课可用课件播放故事《后羿射日》。

用故事导入新课既与教材吻合,引出太阳的远,又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能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r7、实物导入法\\r这种导入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

如教学《画杨桃》时,用实物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可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

实物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我是这样导入的:看,今天老师也带了一样礼物来考考大家,(出示杨桃)这叫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

它的形状很特别,坐在你的角度上看,你看到它长什么模样

多角度看、 竖起杨桃拿给学生看,学生的回答各不同。

这时我顺势引入课文:这一看,可真不得了。

大家看到的杨桃形状真是千姿百态呀,这可真神奇

有一群小朋友也正忙着画杨桃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

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地就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堂好课,导入是关键。

不管这一部分导入,时间多少,少得甚至不足一分钟,多的几分钟,但是,我们希望,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希望课堂的收获从导入开始

\\r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

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无论哪一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风格择善而用。

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就能设计出精妙的课堂导入,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

他讲的“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体现了无声之教主。

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

而作为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极其深远的。

同时,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

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了潜移转化有培养。

(一)形象美蕴涵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小朋友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潜移默化到接受审美教育。

凭借插图、录像展现美。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

恰当地指导小朋友看图,既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

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

教学时,我先让小朋友读通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村子东头的古井,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小朋友心旷神怡,陶醉其中,真切感受到了家乡的采用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

在教学《小珊迪》时,我边吟诵课文,边播放抒情的曲子,让小朋友在音乐中,诱发情感,体会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受到美好的形象的感染,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

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

教师在领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用紧扣课文主题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课,并适当配合一些体态语言,同样能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小朋友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优美的语言是从精彩的词句中品味出来的。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可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如《触摸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盲童留连于花繁叶茂中”的绮山丽水的画卷。

他用触摸这一词语,写出了盲童对触摸春天的感触,作者由静到动描绘了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盲童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细细赏析,还能诱导学生将热爱桂林山水的情感升华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激情。

(三)真实的情感需要我们细读默念,体会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

《观潮》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尽情地游览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

结束部分,我请学生说说体会,有的说,杭州真美啊

有的说,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有的说杭州西湖就好象一位美丽的少女。

学生读着,说着,激动与自豪也溢于言表。

二、联系实际,教师要善于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使学生从中感受美。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语文教育的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马上就生动活动起来。

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可以得之于心而应之于笔。

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途径。

那么如何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

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和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

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

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而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要学生能克服思维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

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的挺立着,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

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渗透,于是,便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

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性格情操。

有了对美的世界的感受,学生笔下的文章才能渐渐地有了声、形、色、情感也会有了依附。

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写。

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创造美要靠丰富的想象。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更高的境界,小学生不仅有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样,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也能有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创造美呢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然后通过朗读时的音调、姿态、表情,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实践中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样一篇语句优美的文章还需要多作解释吗

此时与其让学生听老师枯燥无味的分析,不如让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

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地点拨提醒他们一边欣赏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一边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再现北大荒的秋天之美,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再创作的快乐。

三、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上,我也做到了尽善尽美,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兴趣阅读抓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二)读好书好读书,审美观悄然而生。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好书,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萌发的。

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读。

言显心声,行露思想。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

作者写人,正是通过对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及脸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因此阅读时,要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外貌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无声的读,即默读。

默读较利于理解内容和中心。

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则应要求学生琅琅地读。

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内容,想象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

如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情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思绪,使之生发想象和联想,得到美感体验;有的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命运或作品的旨意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让读者体味、辨析、感悟。

因此,阅读作品中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情,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台湾蝴蝶》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偏偏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袅袅飘动。

”“这些蝴蝶谷温暖如春,流水潺潺,古木参天,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这两句话展开想象,把头脑中能想到的蝴蝶样子及其周边环境通过添画方式表现出来,使原来由三个个体组成的单调板画顿时活跃起来,黑板上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大小蝴蝶,它们形状、颜色、飞行的姿态各不相同,山、石、水、花等组成的背景更是烘托出一片群蝶飞舞的热闹场面。

学生的审美兴趣得到激发,他们在平淡之中发现了神奇,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和满足,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审美对象外现的形、质、色,还有画面所内涵、所跃动的灵性之美。

抓构思、布局联系地读。

小学生口述见闻或作文,常常是平铺直叙,教师总叹学生说话、写文章层次不清或谋划篇布局能力差,其实是学生缺少见识和锻炼。

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布局,联系自己平时是怎样布局谋篇的。

在联系比较中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文辞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还要巧妙布局,有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使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完成对美的创造呢

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如下三个步骤:1、指导观察;2、启发讨论;3、完成创造。

有一次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先给学生一天的观察时间,让他们寻找观察生活中美的人、事,第二天上课启发学生当堂讨论,由于学生有了前一天的准备。

因此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美的事物。

有的说,我的妈妈长得美;有的说,××同学的心灵美;还有的说,家里的某一盆花长得美。

通过启发讨论,学生的思路打开,创作热情高涨,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对美的创造。

四、在生活中体现美,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指的是审美上的格调和趣味。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美同样存在于童话故事中,讲述童话故事,丰富美的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

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儿童对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多听健康的童话、故事,对于他们学习语言、养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是因为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摹仿性。

讲童话、故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向他们的头脑中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的过程。

儿童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鉴赏美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讲述一些童话、故事。

(二)审美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对比的方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

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讲的是有一只花公鸡,长得很漂亮。

它先后去和啄木鸟、小蜜蜂、小青蛙等比美。

啄木鸟忙着给树治病,小蜜蜂忙着去采蜜,青蛙忙着捉害虫,它们都不跟公鸡比美。

公鸡不明白为什么,去问老马。

老马告诉它: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

公鸡听了老马的话,再也不去比美了,它从此以后每天早起给人们打鸣报晓。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好教材。

教学中可以进行两次对比:一是把爱夸耀自己美的公鸡与爱帮人们做事的啄木鸟等比一比,看谁的行为美;二是将公鸡以前的表现与后来的表现比一比,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这样的对比,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体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 考 文 献[1]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3]李文倩,《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期[4]盛雪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年第3期[5] 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版。

小学二年级谁的本领大除课文讲的本领还有什么本领

课题  6、谁的本领大  一、单元教材简析  这个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组成。

《雨后》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 ,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谁的本领大》和《蜗牛的奖杯》是两个富有哲理的童话,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道理。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狐假虎威》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内涵丰富。

其中《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是篇寓言的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两段。

(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

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情趣的特点,难易适应,适合学生学习,也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二、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复述课文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是目无表情地背。

如何把内容内化,可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抓住重点段落来复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删、添一些内容。

  2、童话和成语故事篇幅较长,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感知课文。

并可用读读、演演、小组学习、情景对话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对于写话比较陌生,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模仿着写一段。

  4、学生已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本单元复习“联系上下文”、“比较法”、“表演法”来理解。

《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是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走进他们喜爱的童话世界里,然后借课题的疑问激起学生的阅读爱好来进行阅读教学的。

通过“看,听,认,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朗读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5个生字,会用“觉得”造句。

  2、理解课文,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1、能通过对语言环境的理解来有感情的朗读。

并很好地将不同的语气朗读出来。

  2、能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本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他人。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板书:谁的本领大。

  2、你们知道是谁和谁在比本领吗

(风和太阳)  3、那么风和太阳的本领到底是谁大呢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怎么比的

结果怎样

……  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  围绕课题质疑,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求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大家带着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请小朋友自己去认识自己的新朋友

(2)、指导朗读,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去掉拼音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3、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几个小节呢

  (2)请9位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3)、学生进行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进行评价。

  按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自读词语  指名读词语  齐读  指名读课文,评议  提出要求,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可以训练每位学生的读书能力。

  检查自读情况,由词语到段落,由个读到齐读,使每位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且循序渐进。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小朋友们默读或者是小声地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风和太阳发生了什么事情

  2、交流:  运用各种方式再读课文,想想大意。

  交流  再读课文,运用各种方式阅读,在此基础上交流,使学生了解课文概要,对课文有了整体的印象。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些敢巧  2、认识新的偏旁:夂  3、注意上下结构的生字的位置,些:上长下小。

  4、左右结构的字:敢:左右基本等宽,攵。

巧:工,最后一笔是提。

  5、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6、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6、生随师进行描红、临摹。

  观察生字  认识新的偏旁  注意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词语的位置  交流识记的方法  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学生看师范写,描红、临摹。

  学生字时,先了解字的结构,再交流识记的方法和书写时的注意点让学生主动、自主识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学的生字会记得特别牢。

  五、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5个生字,会用“觉得”造句。

  2、理解课文,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表演。

  4、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本领 碰到 正巧 强烈 脱下  难受 挂帆 推着  2、听说训练。

  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开火车读词语,每人读一个。

  齐读,  听说句子  开火车认读词语和进行听说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和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以便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勇当裁判,形成期待。

  1、谈话激趣: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

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

小朋友中有谁愿意做公正的小裁判,来评判一下呢

  2、裁判须知:风和太阳一共比了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

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争当小裁判。

你觉得谁的本领大

为什么

  对做裁判产生兴趣。

  对裁判须知引起  思考。

  自由读课文,争当小裁判。

  争当小裁判,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才能做公正的裁判呢

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知本课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仔细阅读的兴趣。

  三、交流1~3节第一场比赛  1、各位小裁判,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场比赛吧。

自由读1-3小节。

边读边想想它们第一次是怎么比本领的

谁来说说比赛结果

  2、指名交流( 老师我知道这场比赛风失败了。

或者说太阳赢了。

)  3、 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A屏显第二段文字。

指名读。

风说:“那还不容易

”是容易还是不容易

那是指什么

指名读。

你觉得那是一件小事,谁再来读读。

你强调了容易。

看你那自以为是的样子真像风娃娃,能告诉我为什么说容易呢

(风的本领就是能让东西吹起来,晾在外面的衣服也能被我们吹掉下来。

)如果你是风你会怎么想

(要比这个脱衣服,那可是我的强项,我只要呼呼地一吹,这小孩肯定乖乖地把衣服脱下来)。

  B、师来当那个骄傲的风,小朋友来当书上的那个小孩子好吗

播放风声。

你们为什么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C、指导朗读第二段,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1、 那太阳是怎么赢的呢。

  A屏显第三段:指名读。

这时候太阳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读出示: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

”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

强烈是像现在春天一样的温暖的阳光吗

那是怎样的光

结果呢

(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  B“觉得”就是指人们心中的想法。

谁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你觉得老师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你呢

)指名说。

  2、小裁判评判本场比赛的结果。

(我宣布第一场比赛太阳获胜、赢)我们就用哭脸和笑脸来表示输赢吧

指名小裁判画笑脸或者哭脸。

  自由读1-3小节。

边读边想。

  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  指名朗读、感悟。

  师生共同表演  朗读第二段  指名读  学生自由发挥  指名用“觉得”说一句话  小裁判评判本场比赛的结果。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说话人的语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特别是反问句的意思,结合当时的情景,学生的体会完全是自主的。

  四、学习4-8小节第二场比赛  1、 第二天,它们又碰到了一起了。

出示文字: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敢和我比本领吗

”风看见河里来了一条船,就说:“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

”  A赛读 。

下面,我们小朋友要来朗读比赛了。

先轻轻读读准备一下。

女生读太阳,男生读读风先生的部分。

根据老师的读书经验呀,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是文中的那个人就会读得更投入,更有感情。

  B采访 我来采访一下太阳,你得意什么

(我已经赢了一次,风再也不敢和我比了,它是我的手下败将。

)再次读句。

  我也来采访一下风,你又会想些什么

(第一次比赛让太阳碰巧赢了。

我不信它还会再赢。

不服输不服气)  C小朋友读书的本领真大,读到他们心里去了。

男女生赛读 )  2、 师:风和太阳依然很自信,又开始各自施展威力了。

请小朋友轻轻地读读第6、7自然段,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怎样

  3、这一次太阳赢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读:第二次,太阳又发出——,想催船夫——。

可是,太阳光越——,船夫越是——,船也就——。

(看来这次太阳要得哭脸了)  出示:可是,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难受,他哪儿再有  力气摇船呢

  师:是啊

这么热的天气,船夫那有力气划船呀。

师:你有信心把船夫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从“可是”读起)(鼓励:这个船夫真是很难受,很无精打采的。

)  4我们再来看看风的表现:这时,风“呼呼”地吹了起来,船夫怎样

(高兴地喊了起来)谁能把船夫的话高兴地喊出来

指名读 后追问,为什么高兴地喊呢

5引读:船挂起了帆,只见风——,帆——,像——。

  板书“推”字 认真看老师写,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从部首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做个动作吗

我们平时都是说:风吹草动 这里为什么是不是吹而是推呢

(这里的风是一个先生,它像人一样地推)(这里风发火了,上次已经输了,所以它现在不是平时温柔的样子了。

风为了让船走快些它使劲儿了)你被风推过吗

  指名读 男女生读。

  6我们来看看被风推着的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船夫站在船头,看到船行得这么快,心里也乐开了花)。

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船夫的快乐吧

齐读第七小节。

小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指名画脸谱。

  6面对这样的结果,太阳怎么样 引读——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联系上文说说太阳为什么会惊讶,指导朗读。

第一次太阳靠这个本领赢的,而这一次就不管用了。

风先生上次呼呼的吹没有将孩子的衣服脱下来,这一次怎么让船走得这么快。

(惊奇 奇怪 意外) a老师范读故意少字。

少掉可以吗

  B你读给大家听听,比比少掉了什么

  c除了惊讶还有什么

(夸奖 谁夸奖谁

赞叹 感叹 赞美)  汇报自读情况  轻声自读、赛读,评议  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太阳和风的想法。

  男女生赛读  轻声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跟读  指名朗读、体会。

  指名读 、跟读  指名读 ,男女生读。

  想象练说  小裁判宣布比赛结果  交流体会“惊讶”  采用扮演记者,采访“风”和“太阳”的教学方式。

还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演读太阳和风的第一次比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不仅使学生掌握方法,更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进入角色去体验,感受。

这样,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此处设计让学生说说记生字推的方法,并做动作,再联系课文内容,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去让学生真正弄懂“推”这个字。

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语境中可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读书就是要字字入眼,这样才能体会到句子表达的全部感情。

通过比较再来朗读这段话,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读得也会更有滋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