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货币汇率读后感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货币战争读后感,越长越好

在拜 宋 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得这是一本惊世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那么宋 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

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 宋 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

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1.金本位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复辟,信用货币将会继续存在;2.但信用货币的发展必须在严格限制下进行。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希望现澄清一点: 宋 先生所说的国际银行家家族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我以下的分析。

原因很简单:1.国际银行家家族既然神秘,其存在的准确性不可以随意肯定;2.即便其存在,由于国际银行家的控制力无论在金本位,还是信用本位的货币制度基础上都足以破坏整个金融秩序,因此我们可将其影响设为一个常量,在此基础上分析金本位与信用本位的差别。

一.我的第一个观点是:黄金(或白银)的储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将从金本位的缺陷与信用本位的相应优势两方面来论证。

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无论这个价值总额现在是否已经超过金银总量所能承担的上限,但终有一天这个界限将被打破,到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与产量相对应,经济将会彻底崩溃

但是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分析金银本位的弊端,难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个证据将源自于经济制度本身。

可以先假设黄金储量无限,但短期内开采量并不能迅速上涨,而且成本极高。

这样的话,如果实行金本位,在一定时期内,势必造成金银的高度升值,作为货币的金银一旦升值,那么还有什么人愿意放弃这种既可储备,又可流通的“绝对财富”,来冒极大的风险,从事回报率并不一定能够超过金银升值幅度的投资呢

这也就是所谓的通货紧缩,它对经济的冲击不会亚于通货膨胀,从当前次贷危机的实例中就可见一斑。

同时通货紧缩也必将挑战黄金作为货币,被赋予的币值稳定的内在条件,难道只有货币贬值的才可以称作币值不稳,而货币升值就是很好的事情吗,如果说通货膨胀可以造成潜在的财富分配,那通货紧缩将会造成社会大众的普遍贫困,因为人们手中持有的黄金固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绝对财富的象征,具有不断升高的购买力,但是如果这些购买力不能徐速变成实在的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生产将会停止,届时黄金的购买力可能也会也会逐渐被蚕食。

由于黄金开采的技术限制、成本限制都远高于信用货币的成本,因而开采黄金的必然要求其购买力水平带到一定程度,黄金这种稀缺程度又势必刺激了对黄金及霍金抵押货币的需求,制约经济发展,而且这种机制在经济衰退时期将使萧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衰退时间进一步延长,从而起到了另一种杠杆的作用,而且还是一种非中性的杠杆。

这种黄金货币的内在机制即便在黄金储量无限的假设下也是成立的,其成立原因就是高昂的开采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稀缺性。

其实我也看到 宋 先生在《货币战争》的结尾顺便提到了他本人对中国的未来货币制度的构想,那种令人放心的金本位可能建立吗

不能

那么原因呢

依我看来,要探求着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就必须知晓金是如何确立绝对财富的地位的呢

信用,金的地位依旧是靠信用确立的,只不过信用通过金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会多少有些特殊,但仅绝非货币之王,信用才是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就介绍了货币的发展史,金之所以确立货币的正统地位,是因为所有人都认可金作为交易的媒介,进而获取了财富的代表着一美称,而其本质与其前任,各种商品无异,这种货币的本质是建立在普遍认可的基础上,这就是一种集体信用的表现形式,而之所以选择黄金这种形式,只是在于其自身的种种特性,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黄金货币能够保持币值稳定,他的供给量不会快速增长,不会造成严重通胀,而这其中就有一个潜台词——各种产品的产量也不会过快的增长,那么反观现在。

这个潜台词所要求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那么黄金如何来凝聚整个经济社会的信用呢

显然,黄金已不合时宜,货币需要新的载体,于是货币所要求的信用找到了债务这一新形势。

但归根结底,货币的信用本质没有改变,人们之所以认为债务货币极其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是因为现行货币是有央行凭借各种发行并由各国法律赋予信用的,因此它是掌握在当政者的手中,而金货币的创造是掌握在自然的手中并有全人类赋予信用的。

让我回到原先的话题上,中国单一实行金本位不能成功的原因。

原先的金本位之所以成立正如我刚才所讲,是全人类认可授信的结果,而如今世界范围内的美元本位的确立也是全人类认可授信的结果,任何一个主流国家如果不承认基于金的中国元作为世界货币,那么即便有金作为支撑,中国元本位制度也不可能在全世界确立,而且如果反对国的经济实力足以在世界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中激起波澜的话,那么中国只可能在本国及周边地区确立金本位,而欲扩张则决不可能。

 宋 先生不考察金货币的由来就妄下评论,颇有偏离实际之嫌

以上我们从金本位的固有的缺陷以及金货币的实质两方面论述了金本位不可能复辟的原因,下面我们可以来对应的具体考察信用本位的优势。

信用本位可以解决货币供给量不足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这等于给了经济体更多的选择,而且信用货币的低成本极大的释放了被凝固在黄金开采上的经济资源。

我绝不否认:在信用本位下通货紧缩的风险并未消除,同时增大了通胀风险。

但是信用本位起码取出掉了金本位制套在经济发展头上的最高限额,而且信用本位与金本位同根同源,其之所以令通胀膨胀不断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只是具体操作上的问题,而非本质上的错误,如果不然,复辟金本位也毫无用处。

在此, 宋 先生在不断的妖魔化信用货币,具体手段是不断强调债务的膨胀和通胀的迅速攀升,我想有必要对具体来对这两点进行澄清。

首先是债务扩张,的确放弃了金本位的美国其债务在飞速扩张,原因是货币的绝大部分是以美国国债为支撑的,而且国债是需要支付有利息的,这部分利息需要以税收来偿还,税收与利息的差额就已发新债来将旧债延期的方式进行支付,这的确会造就一个永远也无法还清债务,但以此就来说明严重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未免太过子虚乌有。

相反,我倒认为这种债务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普通纳税人的收入,原因也很简单,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普通纳税人持有的国债越多,其利息收入就越高,那么比起不持有国债而情况,其收入是多了还是少了。

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国债并非发给中央银行作为发行货币的抵押物,而是作为优化资金配置的工具流到纳税人手中,因此纳税人即使债务的承担者,也是自身的债权人,而且通过这种债权人身份收回了自己所缴纳的一部分税款,反倒变相减轻税负,这有如 何用宋 先生的理论来解释呢

的确,对外债务和对央行的债务(前提是央行必须是私有的,但这并不确定)可以说是增加了美国民众的债务负担,但这种负担是起到的是正效应还是否效应。

从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是负效应大于正效应,但这也是具体操作的结果,而非制度本身之过。

尽管如此, 宋 先生在货币战争一书中所形容的美国债务积累的过程实在过激,虽不知道它的具体一图为何。

信用货币的确是以债务无抵押的,但并非债务增量的与货币增量,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中央银行掌握货币发行权,因此只有经过中央银行购买或由中央银行贴现的债券才能转化为货币,而且中央银行能够购买或贴现的债券也不是全部债券,此外,如果国家通过发新债来延期旧债的行为也只是债务的转化,而非创造新的债务,所以那种任何被创造出的债务都会被货币化的观点必然是错误的

在这里我想澄清一个观点, 宋 先生说的不错,现代经济离不开债务、离不开信用,但信用、债务并不应被妖魔化,从一个微观的个体来看,的确,他可以不欠债,但是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它不可能不欠债,起码光是银行就做不到,因为居民储蓄就是债务。

我们从实际中也不难发现,债务并非如我们印象中那样恐怖,而且因为现代信用经济的体制已经规定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在此基础上的债务往来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如果一份永远也还不清的债务是一份永远都能偿还的债务,那么未来人们自然可以放心的把钱贷出,因为他们希望的是未来的收益,而不是现在的货币

按照 宋 先生的说法恢复金本位制度的话,那么现代银行系统也就不需要了,而且也不可能被需要,因为现代银行制度时刻创造着借贷。

而且让我们来看看银行所吸纳的储蓄:截至2007年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2534亿元。

接近18万亿人民币的储蓄存款,其利息数额也比是一笔天文数字,那么银行以何偿付呢

凭的是贷款利息或更多的人的储蓄,而贷款利息来自于经济增长、他人储蓄则相当于借新债偿旧债,这与国债的操作方式如此相似,或者说根本就是同根同源——信用基础,那么如果想要废黜债务货币,是否也应该废黜一切信用制度呢

这种工作仅凭金本位根本无法实现,因为金本位充其量只能使货币找到金作基础,但货币的借贷行为永远不可能终止,那么即便金能够与信用“脱钩”、但经济的发展有如何摆脱信用呢

况且金本身就是信用的载体。

在让我们来看通货膨胀,我首先肯定,通货膨胀的确具有财富的分配作用,但是这种财富分配作用真的降低了多数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是社会矛盾愈加激化了吗

答案应该不一定。

的确就固定收入群体而言,通货膨胀的确剥夺了他们的财富,但是固定收入阶层其收入一定就固定吗,难道他没有参与各种投资或投机吗,而且在当今这个投资金融资产成为家庭储蓄的重要手段的时代,有几个拥有储蓄的家庭不是资产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呢

如果不理清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就妄断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剥夺了人民财富,实在难与实际相符

这里 宋 先生翻了和刚才分析国债负担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而且通货膨胀还具有生产效应,即促进了生产的扩张和实际财富的积累,只是正面的作用, 宋 先生在其分析中岂能拒而不谈呢

当然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金融体系有着致命的杀伤力,这点后面还会提到

在以上论述中,我已说明了债务扩张和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限度内,对经济发展有益,那么现在我就来阐述经济系统应如何保留这些益处:第一.国债的发行应以促进经济经济增长为目的,应该以是否有财富积累(即GDP总量与增速)与债务本利总量和增速相对应为衡量标准;第二.货币供给总量应符合市场交易需求,同时为了保证货币流向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应该对不同的市场设定边界

这两点原则如果能被有效贯彻,即便国家债务庞大到永远无法还清,即便信用货币多到到令我们瞠目结舌,但这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有益的结果

二.在有了衡量债务和货币数量的标准这一基础后,我可以以次贷危机为例来完成此篇文章的第二个论点的论述——信用货币应该在强烈的限制下发展。

次贷危机对信用本位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因为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信用过度膨胀、以及由此引发的资产通货膨胀。

这也构成了那些金本位支持者打击现代信用经济的的强有力武器。

但我认为,次贷危机是现代信用经济完成转型的千载良机,而非发展尽头

首先,来看一下次贷危机影响如此之大的原因,正如《货币战争》附录部分所述,各种资产抵押债券从横向(同类债券不断增大)和纵向(各种证券层层打包)两方面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信用无节制膨胀,并且整个金融市场中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参与者被日益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通过商业银行体系和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实现互联,再以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绑定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这种紧密的关系网也成就了利益与风险的传导机制,市场繁荣期,个参与者通过这套机制分享高额回报,而如今则共同承担巨额损失,可见损失和利益均不产生于这层关系网,而是来自其源头——信用的扩张

但是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种信用扩张并非产自信用制度本身,而是来自信用制度的使用者。

说的更明确一点:网络金融泡沫的破裂和“911事件”的爆发式美国经济濒于衰退,信用制度在此时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美国人将信用货币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设立在房地产业,并由此将强劲的的需求扩散到其他行业,不可否认,房地产业强大的辐射能力很快将美国经济带上快车道。

截至此时,信用制度都还在发挥积极作用,但当人们开始进一步追逐货币利益的时侯也开始扭曲信用制度。

顾名思义,信用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对信用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确立一个合理的衡量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主体是不具有信用的,这些标准构成了信用经济的一部分边界,一旦越过信用经济将会逐步丧失其根基,当美国投行们把金融巨人的一般身体都已除了信用边界,那么这已经不再是信用经济所统辖的范畴了,其爆发危机是必然的,因为至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些不具备信用的市场主体可以很好地履行还款义务

信用制度是否会将经济自发的推出信用边界呢

我的答案是,现行信用制度会,但完善的信用制度不会。

这需要再来仔细看看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投行们舍身踏出信用边界的呢

资产通货膨胀。

没错,房价的持续上涨,而且无下降趋势,造就了本无信用的人具备的很高的信用,而在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地方,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这与信用制度并无直接联系,之所以信用制度与通货膨胀联袂为我们送上了这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危机,那是因为信用制度的另一侧边界被通货膨胀所掩盖了,人们本就不清晰这另一侧边界的具体位置,再加上资产通货膨胀的猛烈冲洗,无论当政者还是银行家都忘记了这条边界的存在,慢慢的通货膨胀也彻底腐蚀掉了信用制度的这一侧边界

在前面我曾谈论到通货膨胀的好处,而此处正好补充了通货膨胀的危害

那么通货膨胀的这种危害真的出金本位之外无其他方法可以消除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前所述,信用制度的边界不是由通货膨胀决定的,而是制度内在决定的,通货膨胀只是混淆了边界,要想遏制通货膨胀的信用边界的蚕食,就必须以政治权力和法律等最坚固的“材料”来修筑这条边界,即在建立金融制度时,必须分清实体经济与金融的主次关系,并以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财富的真实积累为原则,实际做法我在第一部分结束也就是我在第一部分论述结尾处所陈述的那两点

三.在即将结束本文之时,我想在对之前的论述做一个总结,由于金本位是信用本位的一种特殊形式,而且具备期一般形式所不具有的更强的约束条件,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稳定了物价,但其限制条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严重的约束线,所以不再适用,而现行的一般形式的信用本位可以解决金本位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但如果不能以法律获国家权力的形式明确其内在要求所构筑的信用边界,那么通货膨胀将持续地、猛烈地蚕食这一系列边界,并最终摧毁经济发展成果。

因此我们既不能回到落后的金本位,也不能奔向无疑延续的超信用本位,我们所需要的应该是一种被严格限制的信用本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可以充分利用信用增广和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促进经济发展和实际财富的积累

马Duo:《广场协议》读后感

[马Duo:《广场协议》读后感]【读后感】马Duo:《广场协议》读后感2010-11-21文章小结:通过对《广场协议》相关资料的阅读,我了解了如下内容:第一:《广场协议》的含义与目的,即《广场协议》(PlazaAccord)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产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马Duo:《广场协议》读后感。

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第二:《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即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同时也使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第三:《广场协议》签订与实施的过程,即美、日、英、法、前联邦德国五个发达产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心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第四:《广场协议》所产生的影响,即日元大幅度地升值,日本经济衰退,但其对美国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我的感受与启发:最近,人民币汇率题目(原创)被炒得很热,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施压,希看(原创)人民币升值。

原因与《广场协议》签订时有所相同的是,美国又陷进(原创)巨额财政赤字的经济危机中,不同的是这次他的矛头指向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

相关人士都在分析人民币会升值所产生的影响,环球网也列出了人民币会升值所产生的利弊:(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好处1.有利于中国进(原创)口;2.原材料进(原创)口依靠型厂商本钱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危害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由此看来,人民币升值是喜忧参半。

但从过往(原创)的实践来看,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尽管人民币升值21%,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实际上从2020亿美元增加至2680亿美元。

而且通过《广场协议》我们也可以看出,外部人民币升值根本就解决不了美国内部的财政赤字题目(原创),况且中国也不是G7成员国,而在G7会议中日本提出集体向中国传递讯息,要求答应人民币更具弹性的说法也不具有实际意义,人民币汇率并非影响美中贸易平衡的根本性因素。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过《广场协议》洗礼的日本,在日元升值的同时泡沫经济飞涨,股价、地价飙涨,日本国民拥有自己的住房都是价奢侈的事情。

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房价题目(原创)也已使本就压力很大的中国人雪上加霜,假如人民币再升值的话无疑是在所有中国人身上再泼上一层水,读后感《马Duo:《广场协议》读后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原创),若人民币在现在大幅升值显然是不公道。

因此中国必须继续保持公道、均衡、基本稳定的人民币汇率,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中国的经济稳步的发展,也会为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重大的贡献。

涉及课程名词:外汇市场:国际上因贸易、投资、旅游等经济往来,总不免产生货币收支关系。

但各国货币制度不同,要想在国外支付,必须先以本国货币购买外币;另一方面,从国外收到外币支付凭证也必须兑换本钱国货币才能在国内流通。

这样就发生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题目(原创)。

两国货币的比价称汇价或汇率。

西方国家中心银行为执行外汇政策,影响外汇汇率,经常买卖外汇。

所有买卖外汇的贸易银行、专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外汇经纪人、进出口商,以及其外汇市场概图他外汇供求者都经营各种现汇交易及期汇交易。

这一切外汇业务组成一国的外汇市场。

汇兑: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汇兑结算方式。

汇兑又称汇兑结算,是指企业(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进(原创)的结算方式。

这种方式便于汇款人向异地的收款人主动付款,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赤字:多用于财政,意为亏本。

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收进(原创)的差额。

因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而故名。

在我国,财政收支是通过国家预算平衡的,财政赤字通常表现为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的差额,故亦称预算赤字。

一年的财政收进(原创)代表可供国家当年集中把握支配的一部分社会产品,财政支出大于收进(原创),发生赤字,意味着由这部分支出所形成的社会购买力没有相应的社会产品作为物资保证。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实在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泡沫经济: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分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幻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UnfavorableBalance0fTrade,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原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

又称进(原创)超、贸易赤字。

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定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官方利率:由一国货币治理当局或中心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政府金融治理部分确定的利率,也称法定利率,是相对于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言的,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我国主要指中心银行基准利率。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marketinterestrate\\\/marketrate)是市场资金借贷本钱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

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一般也是按照当时的市场基准利率来设计的。

一般来说,市场利率上升会引起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价格下降,股票(原创)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走低,但储蓄收益将增加。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Woods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团体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指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增长幅度收窄。

  〔马Duo:《广场协议》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芮成钢们”读后感

[“芮们”读后感]关于芮成钢代表件,我除了那些我代表谁提问,我可以代表谁谁那些话有点不可思议以外,“芮成钢们”读后感。

问题倒问得很犀利,很到位。

出现“代表论”这样的事影响国体是小;但是“如何确保糟糕的本土政治不会干扰或消极的影响到正确的国际经贸往来合作”;“以‘量化宽松政策’代表的美国官方机构的有些做法被人们认为是在牺牲其它国家的利益来为美国自身利益服务” 这些问题能不能被回答被解决是大。

是的 中国不需要“被代表”,亚洲不需要“被代表”,世界不需要“被代表”。

在我看来,芮成钢们不是救世主,不过是热血青年罢了,年轻谁不会犯错

这种勇于怀疑,敢想敢说的精神,我还是很佩服的。

在各国都把美元当作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的前提下,奥巴马总统先生为首的美国政府,“量化宽松”政策一出台,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为毛你们印钞票,全世界的人都得给你们擦屁股。

我就不明白,说要维护美国国民的利益,实现“美国梦”,对于总统先生政治理想,我没有资格发表高见,但是我觉得,先生出台的改革措施的效果离这个梦想的距离可谓相去甚远,读后感《“芮成钢们”读后感》。

拿医疗改革说,推行医保,社保就是保障了国民的权益吗

没有工作钱不值钱,哦,没有关系,我还有保险,这多么令人高兴啊。

而且,奥巴马的“全民医保、降低成本、削减赤字”目标之间的逻辑互为“悖论,这是经济学家们说的。

说到关心遭遇贫穷国家和人民,我真是不厚道的笑了。

在G20峰会上的激情演讲,巧妙应答,太极打得不错,可大家吃这套吗,我们的演说家大展蓝图,但先生的国际经济政策不敢让人恭维,不说老大哥,最讲礼貌的东道主韩国人买帐吗

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可见,芮成钢们不是救世主,奥巴马总统先生也不是。

大家都不要再执着于代表与被代表了,这就是一个传说。

美联储的印钞机还在继续疯狂印钞呢。

  〔“芮成钢们”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后感:《经济大棋局》

[读后感:《经济大棋局》]实际上,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剩余最后两章;但是前面读的内容已经让我深深的被震撼,以至于强烈的先把感受写下来,读后感:《经济大棋局》。

如果我在上篇博文里说的,信息的深度挖掘能产生知识;其实这本书里包含的信息量不算很多,至少和我一周能接受到的微博信息量相比,都少很多。

但是对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针对信息的引经据典,非常到位。

本书第一关键字:趋势。

对于时老师本人来说,自评为趋势研究者,自然分析信息时,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从历史曾经经历的过程,来推断在现有的政策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即有以古论今之意,也有趋势为之之意。

为势者,一旦成形,则其可驱除一切拦路虎,勇往之前的奔向终点,直到势能完全转换。

巨大的势能形成后,想阻挡起来是不现实的,只能是让其释放。

泡沫就是这样一种能量;通货膨胀前的货币超发也积攒了类似的能量。

本书第二关键字: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作为一个与个体息息相关的金融概念,谁都不能逃避。

普通人是不可能通过理财来规避通货膨胀的。

房价的暴涨本质上也是一种通货膨胀,因为房价的暴涨过程,和货币的超发几乎是同步的进行;没有货币的超发,就没有房价的暴涨。

房价已经带给我们太多的痛快,但是随后的各种物资价格的暴涨,让我们有了切肤之痛。

以前进入超市,200元能够满载而归,而现在,带200元进去根本买不了什么。

老百姓作为一个群体,没有办法规避通货膨胀,进入金融领域只能等待被猎杀,进入普通市场又发现到处是国有企业的垄断、行政的壁垒以及各种铺天盖地的收费、罚款。

本书第三关键字:石油战争。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

而西方民主国家已经悄悄的开始减少石油的使用量(不是减少石油的增加比例),中国却进入了石油消耗的大幅增加阶段;石油的控制权无疑在欧美系手里,中国的石油,根本就没有安全可言,甚至在未来20年内,也看不到这种希望的可能。

中国的经济、甚至国家安全,不过是在钢丝绳上跳舞,虽然好看,但是危机重重,读后感《读后感:《经济大棋局》》。

本书第四关键字:粮食战争。

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按理讲,中国这么多农民,这么大面积的国土,相对还算可以的雨水资源,以及传统上的农业社会积淀,不应为粮食安全而担忧。

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在粮食上的危机,也已经显现;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粮食的交易已经被垄断,粮食的定价权已经失去;另一方面,国内土地的质量严重下降,靠化肥催生的粮食,只是在吞噬者未来的产量,我们的土地在严重的退化;加上国内的环境恶化、以农补工的隐形政策以及轻农思维,使农民在粮食的生产上,信心不足。

我老家的村庄,我回去就没有看到一个壮劳力在家,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只有妇孺、幼儿、老人,整个农村相当的荒凉。

昨天晚上我姐姐给我打电话,说在合肥的沙发厂打工,我说农业应该也挺好吧,粮食价格一直再涨;我姐姐说:化肥也涨啊,柴油涨价了,机械费用也涨啊.原来粮食涨价的好处,都被工业没收了,农民还是那个农民。

谷贱伤农,谷贵伤农。

本书第五关键字:汇率战争。

汇率现在表现的如此不合理,假如我们把人民币按照现在汇率全部兑换成美元,全世界的美元给中国都不够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要升值,你说不是阴谋是什么?一场典型的汇率大战就在不久的未来。

拉升人民币后,在迅速做空人民币,迫使大量实业濒临破产,再被外资收购掉。

大家的基本判断是:目前人民币理论汇率是20:1美元;但是将来几年货币还得超发,肯定会突破这个线。

股市的下一次暴涨和楼市的下一次失控,将是汇率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刺破泡沫。

2012年是个节点,但是看起来外围没有必要2012年刺破泡沫,因为我们的XX太听话了,把好处都送给他们,把灾难留给自己,这样好的国家干么现在就毁了呢?等到2022吧。

本书第六关键字:体制。

体制问题暴露的如此一览无遗,以至于评价之简直是侮辱智商。

当局之无耻,让老百姓寒心,满嘴欺骗、贪腐,根本不需要掩饰。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种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卑鄙,都能出现。

体制,根本不需要谈。

读书是一种修炼,让自己静静的坐上一、两小时,体会那种与智者的交谈;书把信息交给了我们,把智者的分析交给了我们,在以后某个场合,当我们需要做出分析和判断时,这些信息和分析就会给我们依据。

谢谢时老师的书。

  〔读后感:《经济大棋局》〕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我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们最擅长的“小步快走”策略。

但是,我认为汇率问题并不是关键,是次要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到底是什么

逐渐和美元脱钩,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变化。

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04年2月1日颁布的,其实就是中国的央行法,从法律来讲,人民银行的一条重要职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

但是在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时只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而没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甚至、巴西货币都在贬值。

但是央行在汇改之前的季度货币报告里面总有那么一句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提出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实际执行的是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这两者有显著的差别。

如果美元本身币值稳定,这两者是一致的,但这两年多来美元币值一路在缩水。

笔者希望,立即回到所规定的条款上面来。

回过头来还讲这部法律,人民银行的职责是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人民币的发行。

在2005年7月21日即之前,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实际上是很明确的,是市场很了解很透明的机制。

这个发行机制市场是知道的,投资人对未来都是可预见的。

汇改后,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央行有一本关于中国货币发行的白皮书,就像任何国家有外交白皮书、国防白皮书,货币发行应该也有白皮书。

这本白皮书应该详细讲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向市场投放货币,数量是怎么确定的等等。

也许我孤陋寡闻,身在市场却不知道。

我们要么效仿欧洲央行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学美国用资本市场来发行货币。

总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

这是一个重大难题。

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币发行的货币投放机制,这本白皮书也一定要有。

里面只规定了“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货币发行”,至于怎么发、按什么原则发、发多少、什么时候发,似乎没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

而如果一切成为黑匣子,这是更可怕的事。

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并且市场也都认同了,大家都按这套新的装置运行,那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无论贬到什么程度或者升到什么程度都是稳定的,市场两套机器在切换之间可能有一些切换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规则对我们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有谁知道目前中国确切的货币发行制度

问题补充: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

欧盟以共同条约的形式规定了货币投放的方法和标准,比较著名的就是“”理论。

如果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指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高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如果低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扩张政策,增加货币投放量。

二级及以上后可以上传图片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不解决货币发行机制这个最紧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

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有了我们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让经济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提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防患于未然。

这样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实,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惜,货币政策并非总如那么如教科书中的图形那样有效。

当学者们所建议的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总是提出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加大力度,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实在没有办法交代了,学者们又会说这是由于市场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暂且把我与经济学家们的分歧搁置起来。

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让你听不懂,那只能说明他自己对讲课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

我觉得祖父说得对,我听那些得过的老教授们上课时,觉得金融学无比清晰,甚至是无比快乐的。

他们讲着新奇好玩的故事,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方式,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

据此,我揣测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可能自己并不真的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只是凭着书本造就的感觉在预测未来。

但货币政策既不是占星术,也不是某些学者的读后感,应该是围绕着本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操作。

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

欧盟以共同条约的形式规定了货币投放的方法和标准,比较著名的就是“”理论。

如果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指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高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如果低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扩张政策,增加货币投放量。

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倒是认为美联储其实并不是货币发行机构,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在资本市场。

如果有公司股价大幅上升,美国就相应地投放了虚拟的美元以表现这部分增加的价值。

因此,美国资本市场越发达,其货币发行规模也越大。

他们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比如:新发现了个油田,储量惊人地达到了1000亿桶,公司股价立马上升,市值相应增加了500亿美元,相当于投资人的财富增加了500亿美元,如果有人要兑现利润,只要市场上的投资人普遍认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会有人愿意向该投资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使其兑现。

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并没有投放货币,美国财政部也没有印更多的美元。

所以,如果美国资本市场对某项资产的定价出了错,那么,经济就会遭重挫。

2001年,纳斯达克对科技股定价错误就导致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如今的次级债也是相同的问题,市场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房地产价值的错误估值,导致市场原先发行的货币都错误地表现了不存在的价值。

再有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用汇率来发行货币的机制。

日本基本上实施的是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每收到一个美元,就发行一百日元。

这个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稳定,而长期则导致国内积累巨大的外汇储备。

中国和日本的货币发行机制有些类似。

我国曾经实施了将近10年的汇率稳定政策,无论美元如何涨跌,中国人民银行每买入一美元,就发行8.2765元人民币。

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符合自身历史情况、现实需要的货币政策,其实都是正确的。

我的观点是:先要有个货币发行机制,然后才有货币政策,这才有机会谈汇率水平。

当然,对于日本和中国香港这样的货币机制,其货币发行机制就是汇率机制,两者是统一的。

我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们最擅长的“小步快走”策略。

但是,我认为汇率问题并不是关键,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次要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到底是什么

逐渐和美元脱钩,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变化。

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04年2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其实就是中国的央行法,从法律来讲,人民银行的一条重要职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时只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而没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甚至俄罗斯卢布、巴西货币都在贬值。

但是央行在汇改之前的季度货币报告里面总有那么一句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人民银行法》提出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实际执行的是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这两者有显著的差别。

如果美元本身币值稳定,这两者是一致的,但这两年多来美元币值一路在缩水。

笔者希望,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所规定的条款上面来。

回过头来还讲这部法律,人民银行的职责是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人民币的发行。

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实际上是很明确的,是市场很了解很透明的机制。

这个发行机制市场是知道的,投资人对未来都是可预见的。

汇改后,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央行有一本关于中国货币发行的白皮书,就像任何国家有外交白皮书、国防白皮书,货币发行应该也有白皮书。

这本白皮书应该详细讲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向市场投放货币,数量是怎么确定的等等。

也许我孤陋寡闻,身在市场却不知道。

我们要么效仿欧洲央行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学美国用资本市场来发行货币。

总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

这是一个重大难题。

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币发行的货币投放机制,这本白皮书也一定要有。

《人民银行法》里面只规定了“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货币发行”,至于怎么发、按什么原则发、发多少、什么时候发,似乎没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

而如果一切成为黑匣子,这是更可怕的事。

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并且市场也都认同了,大家都按这套新的装置运行,那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无论贬到什么程度或者升到什么程度都是稳定的,市场两套机器在切换之间可能有一些切换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规则对我们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现在回想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和美国现在采纳的货币发行机制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

过去,这些国家普遍实施金本位制度,作为货币发行机制,这个制度在没有技术进步,只有靠掠夺发展海外贸易的年代里,或许是正确的。

而工业化之后,财富大量创造,黄金储量却不能相应增加,最终货币发行制度和实体经济脱节,各项产品的价格都要暴跌,来重新使得货币发行符合黄金储备的要求。

因此,废黜金本位也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欧盟按照经济发展的增量来直接投放货币,美国依靠资本市场对企业新增价值的认同来间接投放货币,其实都是以实际生产部门的价值创造来确定自身的货币发行量,因此,这些制度从客观价值变动出发,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唯物主义思想。

而日本或者我国香港实施的货币政策,则或多或少地抛开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更多地体现了唯美元主义的思想。

我国在建立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时,尤其应该考虑货币唯物主义的观点。

货币发行机制不解决,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

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我当时就提出加息将推高房价。

我现在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超过2005年7月汇改前水平的话,我准备再写一篇《减息压低房价》的文章交给《上海证券报》发表。

我得出这个结论时,和当年预言加息推高房价时拥有同样的自信。

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金本位忽略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创造,用抽象的教条的黄金作为货币,因此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欧盟的货币发行机制虽然使“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那套机制仍然依赖于欧洲央行对经济运行的主观判断,只不过这种判断以三个客观指标为依据。

美国依靠资本市场发行货币,看似完全符合实际,其实资本市场的估值不仅有客观价值基础,还有赖于投资人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美国货币发行机制也有主观主义成分。

这两种制度都有缺陷,肯定都还需要改进和发展。

探讨各国货币政策的优劣,其实就是看哪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更符合该国经济运行的客观现状,更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

抛开唯物主义基础去讨论什么利率和汇率政策

货币狼烟读后感

根据自己的国力,经济水平,出口情况决定

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究竟为了什么

很简单说,人民币升值后,1人民币能购买到其他国家更多东西了, 而国外看来就象中国这个商店涨价了

而中国的贸易就会相对下降

就直接拉动中国的贸易出口,进口,使贸易活跃向西转移

记得采纳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