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丰子恺吃瓜子读后感800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丰子恺的《吃瓜子》260个字的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一股对童年向往的情感,读完了《小学生丰子恺读本》一书。

读完以后,我便立刻被他那优美的句子,梦幻般的语言和真实的感情所陶醉。

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画画不要脸”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读完后我发现这本书中竟然有一张“寻宝地图”这张地图上有生物乐园、儿童乐园、茶坊乐园、艺术乐园、故事乐园、写在后面等等这是其它书中从没有的这让我对这本书又增加了几分兴趣。

我找到了第一个乐园——生物乐园,我知道了许多丰子恺所写的动物、植物,如扁豆秧、杨柳、猫、象、鸭、蝌蚪等等,也知道了它们的许多特征,如丰子恺家的“混血美女”阿咪的美丽、鸭的可怜和高傲的鹅老爷,更是令我沉醉其中。

在这么多的乐园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故事乐园了,因为它可以让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这个乐园中,首先是一个漫画绕口令,这个可让我苦练了好久啊

这个绕口令的内容如下:天上七个星,地上七块冰,厅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只钉。

一片乌云推没天上七个星。

乒乓,打碎地上七块冰。

福笃,吹隐厅上七盏灯。

大虚,赶掉树上七只莺。

恩畜,拔脱墙上七只钉。

怎么样,难吧

再后来,是一个傻小子的故事:他左手打右手,右手打左手,双手打双脚,最后自己却晕倒了。

怎么样,好玩吧

后面的一组,令我十分感动。

讲的是一个猎人打死一只母熊,但母熊不倒地,猎人一看,就立刻知道了,熊手中有一块大石头,石下三只小熊嬉戏,母熊恐倒下石头压伤小熊。

从此,猎人决定不再打猎了。

这使我十分感动,因为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啊

最后一个讲的是一张钞票,经过多人之手后的悲惨经历。

这也同时反应出从前人们的品德教养。

缘缘堂随笔【闲居】写读后感

《缘缘堂随笔》 ——读后感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广博的学者,一个平实的凡人,一位真 切的彻悟者,丰子恺,不仅能以其简洁白描般的漫画引人深思,一本薄薄的《缘缘堂随笔》也让人掩卷漫思、受益良多。

最近看完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着实让我敬畏万分。

他在书中写道:“我似乎看见,人的心都有表皮。

这表皮的质量与重数,依个人而不同。

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

有的人的心用纸包,细细摸起来也可以摸得出。

且有时纸要破,露出绯红的一点来。

有的人的心用铁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

那是无论如何摸不出,不会破,而真的心的姿态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

和下一句:“我家三岁的瞻瞻的心,连一层纱布都不包,我看见常是赤裸裸而鲜红的”。

这些话语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让我沉思良久。

在它里面蕴含了鲜为人知的道理:“每个人的心都有表皮”。

的确就是这样,表皮越厚重数越多就更不容易被欺骗,更坚强,但与别人交往的想法与欲望就会越少;反之,表皮越薄重数越少就会容易被人欺骗,更脆弱,但会给人感觉很真实,别人就愿意与你交流、沟通。

而瞻瞻呢,却又不一样了,他那一颗没有表皮的、赤红的却是童心。

天真、善良这两种性格正是拥有一颗童心的表现。

另外,丰子恺先生又十分崇拜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丰子恺先生学艺术时的老师,又是他学宗教的导师。

他的一生,受法师的影响很大。

他还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而弘一法师则住在了第三层上,他住在了第二层上,只能在第二层里徘徊,有时能去望望第三层的风景,却不能入,不能真正地进到里面。

此外,丰子恺先生总能够把任何事写的透彻。

就拿吃瓜子这件事来说吧,他把瓜子的来源、包装、形状、吃瓜子的方法全都描写了出来。

里面有他嗑瓜子时把整粒瓜子全部咬碎时,便会不想再去吃了,可瓜子那非甜非咸的香味会引逗他再吃,拿瓜子没有办法,可再次嚼碎的时候他又会停下来,甚至把瓜子拿到离自己稍远的地方或转过身去,但又和朋友闲聊时,又会发现自己再次吃上了瓜子,而且已经吃了好几粒了。

在这之后便对瓜子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再吃瓜子了。

在丰子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了生命,能把文章写成这样正是我敬佩丰子恺先生的缘由。

所以,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因为里面充满着太多太多的人生哲理了。

但给我印象最深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童心,他是一个佛教徒,但他对童年、童心的渴求也同样是重要的。

童年在丰子恺的笔下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即使他不能跨入生活的第三层他也希望能再次拥有童年,拥有童心。

所以,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的时间,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

丰子恺梦痕的心得体会

《梦痕》读后感   梦痕----童年的回忆  -----《梦痕》读后感  有很多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记得的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忘掉了。

  读了丰子恺先生的《梦痕》一文,品着他的童年,忆着我的童年。

  被称为“梦痕”是作者小时调皮磕碰的一个疤,是如梦一般的痕迹,用来回忆童年的一个痕迹。

首尾呼应,更是突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童年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大人做包子,去给他们捣乱,为优先得到几个包子,或拿到一小块面。

相信这件事,每一个人都干过。

真正令人高兴的,并不是玩面,应该是为自己的“小诡计”得逞的瞬间的欣喜。

  第二件事是同玩伴“五哥哥”玩耍。

五哥哥是个很爱玩的人,作者的疤就是因为和五哥哥的打闹追逐中留下的,五哥哥似乎对此很愧疚。

作者无疑是幸运的,和这位可爱的玩伴之间的关系又更近一步。

五哥哥爱玩,更会玩。

有着各种奇思妙想,发明出一些新奇的玩物。

可他也爱捉弄人,把拔了毒刺的大蜈蚣放在别人身上,吓得人家惊叫;假装受伤,让大人着急;把钓鱼的两个人的辫子系在一起,看他们跌跟头,诸如此类。

  我与作者的童年有异曲同工之处。

  巧了,我的右额头上也有一个疤。

这是小时候为养的小鸡捉蚂蚱时摔的,缝了两针。

可能现在我的真实心情没有作者那么特别高兴。

还是会为整张脸上有这么个缺陷而小小的遗憾。

可确实能令我想起童年的种种。

我从小就是和男生一起玩,也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直到现在。

常做的事情也是捉蚂蚱,捉蛐蛐,捉蝈蝈。

捉蜻蜓,捉蝴蝶,捉蜜蜂。

也曾经干过些很残忍的事情,比如活埋蚂蚱。

烧蚂蚱,淹蚂蚱。

如果是现在的我,一定会毫不忧郁地说一句:无聊。

但对于可爱的童年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快乐的。

  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情无疑是过年,好多的兄弟姐妹,一起聚到奶奶家,吃好多好吃的东西,然后吃点儿瓜子,打打扑克,放放烟花,倒也开心。

每当看小品的时候,总是笑得喘不过来气。

可现在,没那么期盼过年了,也不觉得特别的好玩。

哥哥姐姐们都长大了,工作了,过年的时候总不能一起聚聚。

或许是心智成熟了吧,看小品也总是没什么笑容。

  童年呐,真的很令人怀念。

变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

  有很多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记得的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忘掉了。

可往往有一些人,一些物能勾起我们心灵最深处的那份美好回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痕”吧,梦痕,不仅仅是痕迹。

丰子恺散文集有哪些

巴金先生曾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而丰子恺先生的这本《缘缘堂随笔》便将巴金脑子里的这个“丰先生”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

1927年,丰子恺先生皈依弘一法师,也就是他曾经的老师李叔同,他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

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喜欢并且可以相互搭配组合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

他拿了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

遂其寓所起名为“缘缘堂”,他的散文集也因此名为《缘缘堂随笔》。

  这本书里所收的文章并不多,但篇篇精致。

大都叙述他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和事。

比如由瓜子而联想到的人生小哲理,比如小时候在私塾里的趣事,比如做学生时的寄宿生活,比如看家里的孩子们欢笑嬉戏……丰先生文风率真朴素,而又常常诙谐幽默,在不经意之间令人忍俊不禁,然而欢笑之余更多的却是让人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一种安闲而又丰腴的生活幻想。

  郁达夫曾经评价过:对小孩子的爱,是丰子恺散文里的特色。

的确,这本散文似乎就是写给孩童看的,里面没有暴力,没有欲望,没有纷争。

反而是雍容恬静,平和悠远。

文章里充溢的也是面对孩童那种真诚而又不事雕琢的笔触,这本书的取材也极为平常,所讲述的道理亦十分朴素。

似乎丰子恺先生在写散文的时候就将他的读者受众确定为儿童,也或许,他觉得所有人都拥有孩子那样单纯而又不蒙尘的心灵。

  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心地异常善良而又坦率的老者,你在听他既无保留,也无顾忌地倾吐肺腑。

他会因为女儿阿宝成长为一个少女,离开儿童时代而倍感忧伤。

他这样写道:“所悲者,你的黄金时代将要度尽,现实渐渐暴露,你将停止你生活的美丽的梦而开始生活的梦。

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

”“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起来,一刹那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

”读到这里,心中难免生出恻隐之感,为这大自然人必生老病死的法则令得一位睿智乐天派的老者伤怀而颇感心酸无奈,于是禁不住掩卷流涕。

同样的悲伤之情也见于另外一篇名为《白鹅》的小文里,文中的白鹅是作者一位朋友送给他的,他亲自抱了回家,养在他在重庆自建的小屋院子中。

在他居住于此屋时,这白鹅是给予他陪伴令院子里有了生气的一个朋友似的所在。

而后,他卖掉了院子,将白鹅送给了另外的朋友,彼时,他写道:“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写传,写照。

”丰先生对于万物来自于内心最初的博爱,由此可见一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