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幼儿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读后感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教师怎样做好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如何科学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

一、合理优化区域游戏环境,搭建科学活动的操作平台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学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区域游戏正是教师利用日常教育资源所创设的一种游戏环境,并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

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探究、发现、操作、实践,因此区域游戏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经验、技能的多少及正确与否。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材料,多从身边取材取物,立足生活化的教育原则,结合自然环境、地方特点等营造氛围。

1、提供探究性操作材料,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强调材料的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以下是一个老师的大班区域活动案——比较轻重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轻重。

并尝试用感官及借助物体测量等办法,区分物体的轻重。

(2)通过实验活动,发展幼儿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娃娃、赛车……轻重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的玩具赛车比你的重”,“不对,我的玩具赛车比你的重” ……不知谁说了一句:“称一称就知道了”。

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哪个轻、哪个重

”的探索与研究。

在实验角里,教师有意投放了天平秤、平衡器等称量工具,并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如:各种材料不同的小球、圆片,大小不同的砝码……,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了一一比较,并对每一次的称量结果做了记录。

在纸片与塑料片的比较中,孩子发现:塑料片重纸片轻;在砝码的比较中,孩子发现:大的重,小的轻;在各类小球的比较中,孩子发现:铁球最重。

当孩子们感知积累了有关轻重的经验之后,教师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办法,进行物体的轻重比较。

2、营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幼儿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往往心里知道,但表达不清。

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幼儿实践和探索,而且要善于让幼儿把科学实践的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并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

例如在小班《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这一案例中,教师问道:“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就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这样的结论不是老师给的,而是通过老师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来的,在促进智力的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同时还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精心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彰显科学活动的内涵特征 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教师应根据教育的目标,结合幼儿发展的水平,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安排,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在与预设环境的交互中培养幼儿性情、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1、游戏内容的选择来要源于生活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

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内容,才是幼儿容易理解接受和感兴趣的,幼儿才会对科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真正主动地去操作、去探究,才能用心去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无所不在。

幼儿园中经常用一些小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比如:沉与浮、摩擦起电、弹性、溶解等等。

2、游戏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年龄差异而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对内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

小班幼儿因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为其选择的区域游戏可以是充满童趣的,如:在《神奇的魔法汤》中,教师通过晃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将已经涂在瓶盖内的彩色颜料溶解,将水变成红、黄、蓝、绿、紫……中班幼儿在增强操作性的基础上,力求与趣味性并重,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酸甜苦辣咸》是通过对各种调味品的调试,在添加、减少、调适、品尝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甜、酸、苦、辣咸的不同味觉,了解食物本身含有不同的味道,正因为这些味道,所以才能区分各种事物,初步体验世界万物的奥妙和特有本质。

而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主动探究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因此《磁铁的秘密》这一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硬币、铁钉、钥匙等、积木、玩具等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寻找磁铁的好朋友,从中获得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经验。

三、各区域游戏的有机结合,发挥科学活动的隐性作用 区域活动的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

一般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木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等。

虽然各区域的划分不同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内在联系,除了科学区域游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区域游戏将科学活动内容彰显出来。

比如:在大班语言区中,引导幼儿阅读《一粒种子的旅行》,通过阅读绘本,知道种子从口腔进入食道,又经过胃、小肠、大肠,最后到达肛门,从而了解到人体的消化系统。

然后通过美工区,制作《一粒种子的旅行》图标来展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与认识。

再利用生活区进行人体消化系统标志的位置粘贴,教育幼儿吃饭要细嚼慢咽。

从上例来看,这一系列的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是有机结合,形成一条龙贯穿始终的。

我们可以顺着主线清晰地看到一次完整的科学活动的始终。

幼儿在每个区域游戏中,获得的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科学知识,一点一滴累积在一起。

而这个过程又十分自然,脉络分明,并引发幼儿主动地发现、亲身地实践、积极地思考,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

四、适时进行区域游戏指导,增进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和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只有扮演好这些身份和角色,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肯定和帮助,才能增强幼儿动手操作和探究质疑的胆识和自信心,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自主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但当幼儿探究停滞时,教师可适时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例如区域活动“玩磁铁”中,教师结合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运用磁性原理设计了“小兔走迷宫”的游戏材料。

幼儿通过磁铁吸引底座带铁的图片来回移动,获得了一些对磁铁属性的感性认识。

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用磁铁进行各种探索,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后,我们开始考虑为幼儿补充提供一些非磁性的东西,如小木片、铝片、布片、纸片等,供其继续操作。

与前一任务相比,这一任务难度提高了,因而在具体操作时有的幼儿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

”教师加以适时地鼓励并及时设置了新任务:通过磁铁操作实验,将材料进行分类。

心理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有效支持,帮助幼儿重拾信心与兴趣,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更多的情况下,科学区域活动更适合采取关注但不介入的指导方式,例如在科学区域活动“溶解”中,丁琪小朋友虽爱动手动脑,但因为选用的盐太多,操作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即介入指导,而是静观其变。

结果幼儿彼此间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帮助丁琪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交流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

它不仅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还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其实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关键是老师的指导介入要得当,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推动和促进游戏的进程,提高科学活动在游戏中的实效性。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的增强,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在日常活动中,从细微处见心意,把科学活动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将科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探索发现、合作互动,成为爱科学、爱思考并充满自信的孩子。

浅谈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游戏的指导

搬经镇新芹幼儿园雍玲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

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

通过实践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 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纲要\ 提出:作为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寓教育与一日生活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实施教育,并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内容。

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

 \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 来玩跳绳的游戏吧\ 。

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

\   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比如在角色游戏区,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听诊器、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

但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   二、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够尽情的玩游戏。

\   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

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

  三、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

\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

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用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   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

\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

是呀,你是雍老师吗

\ 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不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

  五、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

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玩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六、对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   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

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音、看电视等形式;如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丰富幼儿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 ,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

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 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有哪些

在幼教育指导纲要(试》中对于阅读活动的表述较为简单、笼统,但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这为教师开展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下面将结合课例《啊哈,好大的胡萝卜》,阐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 目标的制定——阅读活动核心价值的把握  以往在制定阅读活动教学目标时,教师常常会感到困惑,一本优秀的图画书究竟能使幼儿获得哪些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与故事教学、看图讲述教学在目标的制定上应有哪些区别呢

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在《指南》“阅读和书写准备”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指南》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更为具体的阅读活动年龄段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段发展目标后,教师在认真阅读《啊哈,好大的胡萝卜》图画书后,结合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知识能力、学习策略、社会情感方面制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1.阅读电子书尝试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小兔种大胡萝卜的过程;2.能根据画面的线索,通过排序、猜测,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图书的理解;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

  二、呈现的形式——阅读活动组织方式的新探索  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底还是环衬都是图画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幼儿忽视的小细节,也只有读懂了这些细节,幼儿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一)完整呈现的阅读——借助“小书”自由阅读和借助“大书”集体阅读  1.借助“小书”自由阅读。

采用人手一本的“小书”这种呈现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

教师一般在幼儿看完后,会用“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看哪一页”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之后教师据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阅读。

  2.借助“大书”与教师同步阅读。

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阅读材料获得初步的、整体的印象。

教师通过在集体阅读中的适宜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部分呈现的阅读——借助电子书有重点地阅读  一般来说,中长篇绘本作品的故事事情节往往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且前半部分内容常常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重要线索。

对于这样的作品,幼儿完整阅读时往往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帮助幼儿有重点的阅读。

  以阅读活动《啊哈,好大的胡萝卜》为例,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将30页的图画书中的核心图画整理成如下10页的电子书,并将故事分成3个部分与幼儿共同阅读,使故事线索更加清晰,帮助幼儿在首次阅读中能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为后面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通过图片排序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小兔种植胡萝卜的过程。

  第二部分:让幼儿大胆猜测胡萝卜的生长情况及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让幼儿继续阅读电子书,感受并理解小兔对胡萝卜的关爱。

  三、学习的策略——实现阅读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体以稚嫩但丰富多彩的心灵与神奇奥妙的图画书进行互动或碰撞的复杂过程。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不仅要“看”(观察)、要“想”(想象)、要“琢磨”(探究)、要弄个“水落石出”(理解),而且表现出了十分复杂多变的情绪情感。

他们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忧愁,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比比划划,手舞足蹈,喜笑颜开;一会儿又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甚至掉下伤心的眼泪……  虽然幼儿是阅读的主体,但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图画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徜徉着、遨游着、观察着、思考着、探索着、猜测着、成长着、发展着……  (一)经验迁移策略——联想生活经验理解图画内容  《指南》中强调阅读活动要“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

”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既是幼儿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帮助幼儿阅读的支架,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理解图画书。

  活动环节(一):通过图片排序的方法,理解小兔种植胡萝卜的过程。

  教师:今天小兔想请大家帮忙种萝卜,你愿意吗

幼儿纷纷举手表示愿意。

  教师:你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过什么植物,是怎么种的

幼儿1:我种过大蒜,要给它浇水、晒太阳。

幼儿2:我种过土豆,要把土豆埋在土里,要浇水。

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种植经验。

  教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按照种植的步骤排一排、说一说小兔种萝卜这件事。

  幼儿分成4个小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

幼儿分组在集体面前表达观点。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想的和小兔做的一样吗

师幼集体按序阅读并讲述图画内容,幼儿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图画书完全吻合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

  (二)预期猜想策略——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故事发展  《指南》中强调“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图画书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丽的平台,又对幼儿的想象提出了挑战。

幼儿的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循着文本和图画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提高有意想象,大胆构建故事的过程。

  当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差异,想象是一个逐渐丰富完整的过程。

例如对于小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只能就画面上的内容展开想象,一般停留在“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到了大班,幼儿则能想到画面不能表现的内容,开始想象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活动环节(二):幼儿大胆猜测胡萝卜的生长情况及故事的发展。

  当幼儿理解了小兔种植萝卜的过程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你觉得小兔的胡萝卜会长多大

幼儿争先恐后地说:“会长好大”“像西瓜那么大”“会和小兔一样大”……  教师:小兔会怎样做才能种出好大的胡萝卜呢

幼儿1:天天浇水。

幼儿2:要施肥、给萝卜晒太阳。

  此时教师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要给予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合理预期故事发展,提高幼儿有意想象的能力。

  教师:你们说的都是要给植物足够的营养,可是营养越多越好吗

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样照顾自己的萝卜呢

幼儿1:土快干了才要浇水。

幼儿2:小兔子每天都会去看胡萝卜。

幼儿3:小兔子很喜欢的胡萝卜不让别人弄坏了。

  (三) 精细加工策略——观察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指南》中对于大班幼儿的阅读目标是“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图画书中很多有创意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妙不可言的,幼儿一拿到图画书之后,首先抓住他们眼球的是美妙的图画、色调、形象。

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对图画的关注,引导幼儿从画面和细节入手,观察角色表情、画面色彩及背景等多种线索,建立细节之间的联系,从中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1.观察是幼儿阅读的支架——善于发现细节  一本图画书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如何进入这个世界的大门,要靠幼儿的眼睛、要靠幼儿的耳朵、要靠幼儿的观察,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就是给予幼儿进入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

  教师:这幅图你看懂了吗

幼儿:看懂了,小兔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萝卜长得好大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是梦的

幼儿:有一个云朵在小兔子的脑袋边上,这是在做梦。

  教师:你看到了表示“做梦”的符号,还有哪里能表现小兔在做梦呢

(教师指图中小兔的眼睛)幼儿:小兔子睡在床上,眼睛闭起来在睡觉。

  教师:你为什么说小兔梦见自己的萝卜长得好大呢

幼儿:因为萝卜比小兔大好多好多。

  教师:(指云朵中的小兔)是的,你们比较了萝卜和小兔的大小,发现萝卜比小兔大好多。

  图画书中的文字或是简单质朴,或是童真稚拙,或是跳跃动感,或是诙谐荒诞,因此,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幼儿关注美文中的诗化语言的细节,让幼儿配上这些优美的的语言文字来讲述画面,以实现《指南》中强调的“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的目标。

  2.理解是幼儿阅读的目标——多种形式表现  理解是思维的过程,幼儿对于图画书的理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南》中强调“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即是通过多元的形式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理解的机会。

  一是动作表演——理解抽象词汇。

  教师:这幅图上,小兔在干吗

幼儿:在跳舞。

  教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舞蹈呢

幼儿:好看的舞蹈。

(显然幼儿还不能运用丰富的形容词表达“这是欢快的舞蹈”。

)  教师:你能学学小兔跳舞的样子吗

(幼儿积极表演,情绪愉悦。

)  教师:你在跳舞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1:很快、很高兴。

幼儿2:优美的舞蹈。

幼儿3:欢快的舞蹈。

(幼儿开始尝试运用形容词表达,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使得不能果断判断)  教师:我们一起来跳舞,(教师带领幼儿做手腕花动作)再学学小兔跳舞的样子,哪段舞蹈优美、那段舞蹈欢快呢

幼儿:小兔跳的舞蹈欢快。

  二是绘画交流——表达情感体验。

  图画书中往往都会蕴含一个道理或者一个美好的情感等待幼儿去发现和体会,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运用他们擅长的表达方式,即写画的方法表达情感体验,这也符合《指南》中提出的“鼓励幼儿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要求。

  活动环节(四):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

  教师:小兔把胡萝卜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关心他、照顾他,你有自己的植物朋友吗

你会怎样关心自己的植物朋友呢

你可以在区角活动时画一画和朋友说一说。

  教师将集体教学活动巧妙地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表现与表达的机会。

  幼儿1:我每天去看它和它说悄悄话。

  幼儿2:我每天把它的样子都画下来。

  幼儿3:我每天和植物一起晒太阳。

  “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要善于研究幼儿、研究图书、研究方法,和幼儿共同构建学习的支架,让阅读成为促进幼儿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学习方式,感受阅读带给他们成长的快乐

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玩具是他们亲密的伴侣。

在幼儿班级中进行区角游戏活动,主要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投放各种材料,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

  2创设区角游戏的意义   (1)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增强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从游戏中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

  3区角游戏的创设和作用   (1)图书区:主要作用是利用收集到的图书、识字卡片、报纸等摆设成书店,为幼儿布置一个安静的环境,培养幼儿观察、阅读能力。

  (2)生活区:主要作用是通过头饰、围巾、鞋、袜、帽子、布娃娃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穿戴,发展幼儿审美和创造美得能力。

  (3)手工区:主要作用是通过撕、贴、画、系、剪等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表演区:主要通过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运用创造性和想象力反映生活的一种游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开设:药店、超市、银行、小吃吧、理发店等。

  (5)益智区:主要通过走迷宫,拼图等益智性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6)建构区:主要是利用鞋盒、塑料瓶、卡片、硬纸板等搭建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动手创造、想象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4区角内容的设置   (1)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开设不同的区角活动,加强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并根据幼儿的玩耍状态,合理的进行 及 时 添 加 和 补 充。

例如:生活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重量较轻,体积偏大的玩具,便于取放。

而中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提供精密性和多样性的玩具,以满足他们的创造和设计发展的需求。

生活区,在设置上也要注意根据年龄特征安排材料,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年龄较小的小班,如洋娃娃、玩具熊、鞋、袜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而开心超市、医院、游乐场这些区角可设在中大班。

这些服务项目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便于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充分了解、参与的基础上进行人际交往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2)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置区角游戏活动,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能力、经验和兴趣及性格方面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

比如有的区域女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男孩喜欢,有的喜欢生活区,有的则喜欢益智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也在不断的转移。

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让幼儿喜欢玩,在玩中学。

  5区角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1)如何开设区角游戏,我认为要给幼儿提供适合幼儿玩耍的材料。

例如:我们在自然区播撒了很多的蔬菜种子,让孩子自由观察并且准备本子进行观察记录,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写观察记录,写下什么时间什么种子发芽了,什么时候长出嫩叶,每天都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体验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记录的变化,这样,使幼儿在观察学习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想想、做做、比比,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2)要根据幼儿玩耍的兴趣和热情定期的投入新的材料。

  (3)教师要向幼儿讲解每个区角游戏怎么玩,必要时可以请几个幼儿配合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给幼儿讲解操作规则。

  (4)教师要尊重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游戏内容,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安排幼儿参与游戏活动,这一点是区角游戏的活动重点,在幼儿操作时教师要怎样正确的引导呢

我觉得要以指导、支持、观察为重。

观察幼儿是否对准备的活动材料有兴趣,是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准备了游戏材料,材料是否有吸引力。

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

如,玩的最多的是哪些游戏,幼儿最感兴趣的是哪些材料;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并且适当的指导幼儿完成游戏。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要信任幼儿,要耐心等待,不能随意批评、指责幼儿,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为幼儿营造一个开心、轻松、自由的游戏环境。

让幼儿快乐游戏、主动学习。

  (5)就是游戏评价,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区角幼儿开始和结束评价时教师是组织者,通过与幼儿的讨论,教师来激发幼儿创造性和分享游戏经验带来的快乐,并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互评,自评、老师评等等。

通过评价让幼儿体验自己和同伴合作的感受,分享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总之,开展区角游戏活动,就是要以让幼儿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探索和学习,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合理有效的对幼儿进行帮助和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让孩子在快乐的开放性游戏中自由的探索、发挥和成长。

如何运用指南的相关理念指导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园区域是自由选择、探索的自主活动,为幼儿们所喜欢。

在活动中,幼儿们通过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培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与集体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上有所区别,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的指导更多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

对3至6岁的儿童来讲,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应更多地选择那些结构性低、非正式的活动。

虽然很多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这点,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困惑。

本文将着重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一、关注学习过程,把握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信任幼儿,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所需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难以继续进行探索活动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适度的支持对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无原则过多支持,也只会助长其被动依赖心理,压抑其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区分出其中哪些困难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哪些困难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个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使其能依托这一支点,顺利地越过困难,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

例如,区域活动中幼儿玩磁铁,教师提供了许多相关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大小的磁铁及多种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让幼儿在操作和争论中获得一些对磁铁属性的感性认识。

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用磁铁进行各种探索,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后,教师又考虑在投放的材料中如何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属性。

如提供操作材料:筷子、镊子、调羹和磁铁以及一盘混有大头针的豆子,让幼儿探索用什么工具能较快地取出大头针。

当幼儿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又及时为幼儿提供新的材料(回形针),并提出新的探索要求,即怎样从矿泉水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回形针。

与前一任务相比,这一任务难度提高了,需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瓶中的回形针先要连成一体;二是用磁铁将此连成一体的回形针同时吸出。

这一新任务显然更具有挑战性,也有一定趣味性。

当幼儿用磁铁将矿泉水瓶中已串联好的回形针往瓶口方向吸,始终无法将回形针吸出瓶身而感到无助时,教师用一句“你再试试看,沿着瓶子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针才不会掉下来”的话来点拨,让幼儿变换思维角度,再进行尝试,很快幼儿找到了解决办法。

当幼儿经历多次曲折,终未达到目的而失去信心时,教师对其讲了一句:“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

”这句话无疑给了他们一种希望,并使其重拾起信心。

同时,教师还为其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所必须的材料(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的磁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又回来继续解决原先的问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掌握观察方法,针对特点确定相应的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过程指导中,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想来选定内容,构想过程,忽视了幼儿的需要,导致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教育好儿童,必须首先了解儿童,而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

教师在观察时要注意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

静心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记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小班幼儿玩拼图:红红小朋友先把五块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毯上,然后见她拿起一间小房子,仔细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来回寻找着,直至确定找准后才放入,就这样依次把五间小房子准确无误地嵌入,整个过程仅用了8分钟;丽丽小朋友也拿起一间小房子,看也不看,直接准备放入左边第一个空隙内,可是却放不进,再移到第二个,还是放不进,再往下移,直至第四个才正好嵌入,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接着又拿起另一间小房子,还是从头开始,依次在底板上一个个地放,最终也全部完成了,前后用了12分钟;东东小朋友他把拼板的底板放倒了,也就是房子的屋顶朝下,他拿起一间房子,试图放入第一空隙,发现嵌不进,可还是拼命使劲往里按,最终当然是没有成功。

以上几个案例说明: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

对于红红小朋友在拼图中表现出思考型的认知特质,如果材料没有新的要求,一味地只是重复已有的经验,那么就会变成机械的操作,幼儿只能得到机能性的快乐,在认知上得不到什么提高。

与红红同样完成任务的丽丽却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冲动型认识风格,对这类儿童的指导要让其学会注意观察认知对象的细节,并在回答问题之前,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检验。

所以,如果单纯提醒她慢一点,并无多少帮助,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些注意视觉刺激和策略的具体提示,如“看一看,能不能直接找到它的家”等。

而东东与前面两个幼儿比,明显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如果面对他的困难熟视无睹,不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帮助,他就可能会因对活动失去兴趣而放弃。

当然,指导的重点应是提升其空间方位的知觉水平,如提供一些突出几何图形特征的拼图材料,加强方法上的引导。

幼儿学习操作中表现出的个体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有水平的差异,还有方式的差异,教育的策略也要因此而有所不同。

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按幼儿不同特点确定相应指导策略,教育指导才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现需要。

三、因势利导,促进幼儿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是要让幼儿经过这一历程,促成其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这是根本的目的。

因此,在指导中,教师要对幼儿任何自主活动的愿望与努力都应给予充分、积极的支持(包括环境创设及材料的准备)。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提出建议——“做好玩的棋”,经过讨论后,诞生了“探险棋”、“旅游棋”还有“交通棋”等等。

这里每一幅棋都是幼儿在运用了脑中的知识,在反复理解棋类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而制作完成的。

这一示例说明,幼儿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不仅自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各种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领会了各种材料的特性、各种活动器具的规格、制作方法及材料与器具的联系等,收到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四、关注但不介入,提供幼儿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 在幼儿区域性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和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

例如在建构区域活动中,肖宇小朋友虽爱学习,但在插圆形时仍然感到困难,一旁的强强便善意指出他的错误并要直接帮他插,而肖宇却执意要自己来,热心的军军只好不时地提醒他。

这时教师应采取的指导策略是关注但不介入。

因为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

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着自己的立场,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

这样的交流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

它不仅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助长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此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通过沉默而使幼儿充分地互相交流。

从这意义上说,教师有时采用的不作为的策略实际上是对幼儿最大的支持。

对幼儿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教师每次都必须亲力而为,有时也可保持沉默,让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五、有机整合,实现教学与发展的最佳效益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区域是观念性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和其它教育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同时还具有随机性,是教师在整合的教育过程及生活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健康的、愉快的成长的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随机性,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分为五大版块,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

这里将分别阐述这五大版块的特点。

一、 谈话活动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谈话,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谈话活动的特点 1、谈话活动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谈话活动应围绕一个具体、有趣、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进行,中心话题可以从客观上主导幼儿谈话的方向,限定幼儿交谈的范围,使幼儿的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

而这个中心话题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中心话题应是儿童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

第二,中心话题有一定的新鲜感。

这个话题应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幼儿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第三,幼儿对中心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这个话题可以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谈话当中。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信息交流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现在: 第一,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语言形式内容丰富。

第二,幼儿交流对象范围也较大,可以与同伴教师交谈,也可以独自在集体面前讲述。

第三,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多。

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别交谈和集体交谈。

3、谈话活动拥有丰富的谈话素材 这些素材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幼儿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的越多,谈话的内容就越丰富。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第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的方式。

第二,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形示范。

5、谈话活动的语境随意、宽松、自由,拥有一个宽松的交谈气氛。

体现在: 第一,话题的扩展和见解自由。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

第二,语言自由,不强求规范。

谈话活动不要求幼儿运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

二、 讲述活动的特点 讲述活动的概念:讲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包括图片、音频、视频、情景等。

这些凭借物要符合幼儿讲述的需要,同时,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

(二)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需要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言语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

要求幼儿独自完成一段对话,这个要求颇为较高,这就需要建立在一般语言基础之上。

(三)讲述时的语言情境较为正式 这表现在:一是语言规范,幼儿需要使用较为完整的连贯句;二是环境规范,一般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展开这类活动。

(四)讲述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言语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的逻辑性等等。

三、听说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的是学习敏捷反应的语言运用功能的情境。

(一)在游戏中包含语言教育目标 1、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有具体的特点 2、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练习的特点 3、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含蓄的特点 (二)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竞赛性质的游戏规则,另一种是听说游戏的规则不具有竞赛性质,但同样能产生激励机制效应。

(三)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听说游戏兼有活动和游戏的双重性质,从活动入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过渡的过程:一是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换,二是由真实情景向假想情景转换,三是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四、文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一系列活动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活动。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发展的完整语言 文学作品教育活动是幼儿四种语言能力的紧密结合,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文学作品教育活动都是与美术、音乐、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在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较大,他们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表演、操作、讨论,在亲自操作实践、探索和想象创造中达到对作品和文学语言的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感知。

(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应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幼儿园文学活动围绕文学作品展开活动,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幼儿散文等等。

五、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1、精神环境。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浓厚的阅读气氛。

2.物质环境 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这种物质环境包括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时间:教师在安排完每月有计划的阅读活动之后,应该在日常活动中保证幼儿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过渡环节让幼儿进行阅读。

教师要培养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阅读图书的习惯。

空间: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多的阅读场所,这些阅读场所应含有较为丰富的阅读信息。

教师应该将活动室看作是幼儿阅读活动场所的扩展, (二)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联 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可以边看边说,也可以在看完之后把图书的大意讲述出来。

讲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幼儿可以独自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小组、集体中讲述;可以一个人讲述一本图书,也可以由两三个幼儿共同讲述一本图书。

(三)早期阅读活动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早期阅读是一种整合性教育,它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应与语言教育活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早期阅读活动的整合性还体现在早期阅读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结合。

(四)早期阅读活动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应是有意义的形象的,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文字,帮助幼儿形成书面语言的初步认识。

(五)早期阅读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和语言背景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母语的特性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帮助幼儿学习书面语言。

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戏活动游戏条件的创设: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2.创设必要地游戏;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其中可供幼儿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和未成型玩具。

成型玩具可分为1)形象玩具;2)结构玩具;3)表演玩具;4)智力玩具;5)体育玩具;6)音乐玩具;7)技术玩具;8)娱乐玩具。

为成型玩具是可供儿童游戏的废旧物品。

角色游戏的指导:1.丰富儿童的知识体验。

丰富儿童知识经验的途径主要有:1)教师可通过各科教育或偶的那个、日常观察、生活活动、劳动、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儿童知识面;2)要善于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定期组织儿童外出参观、郊游,邀请社区有关人士来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加深儿童对周围环境和现实生活的印象。

3)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儿童游戏;为游戏准备材料,要在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的意愿之后,才能起到引发游戏的作用。

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4.帮助儿童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

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7.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