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鲁迅的作文和名言名句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

1 时间就像海的水,只要,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象是一只牛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4、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2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2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3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33、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

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3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8、从来如此,便对吗

3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40、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4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4、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

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

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6、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4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50、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3、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5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56、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鲁迅的名言警句

鲁迅名言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鲁迅名言作文.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 ,便是光明.但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血.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小学五年级作文《鲁迅名言作文》.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鲁迅的名言名句。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广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编辑本段鲁迅与章士钊的官司 1925年8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荼……。

由于鲁迅支持革命,立场坚定,因而被公推为校务维持会委员。

此事将出,激怒了北洋军阀政府,他们经过紧锣密鼓的策划,由“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出面,于8月12日向临时执政府执政段祺瑞呈请免去鲁迅的“教育部佥事”职务。

……8月22日,鲁迅以正义在胸、真理在手的“原告”身分,向当时专门处理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的“平政院”投递了《起诉书》,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违反了《文官惩戒条例》和《文官保护法草案》。

…… 章士钊的答辩软弱无力且漏洞百出,鲁迅抓住其破绽无情驳斥,他在《互辩书》中尖锐指出: 1.章士钊妄指树人(鲁迅自称)“勾结该校教员、捣乱分子、少数不良学生”,却“全不明言勾结何等捣乱分子乃何等不良学生”又“主张何事”,这纯属“信口虚捏”,“全无事实证据”! 2. …… 鲁迅与章士钊互辩后,平政院依法进行了裁决。

《裁决书》中指出:章士钊未能提供鲁迅反抗教育部的具体事实;假使鲁迅反抗教育部的事被证实,章士钊也应依法起诉,而不应无视法律程序先行呈请免职——因此,章士钊擅自免鲁迅职属于违法,应予取消。

……(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4年第4期《读鲁迅的<互辩书>》)编辑本段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

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

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

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

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

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

《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

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

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

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

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

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

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

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

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

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

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

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

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

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

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

《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

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

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

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

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

《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

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

《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

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

如果说《呐喊》《彷

鲁迅的名言警句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从一封匿名信里看见一句话,是“数麻石片”(原注江苏方言),大约是没有本领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数石片的好的意思。

因此又记起了本志通信栏内所载四川方言的洗煤炭。

想来别省方言中,相类的话还多;守着这专劝人自暴自弃的格言的人,也怕并不少。

  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

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

这一种人,从前本可以夷到九族,连累邻居;现在却不过是几封匿名信罢了。

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缩,不知不觉的也入了“数麻石片”党。

  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

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但冷笑的人,虽然反对改革,却又未必有保守的能力:即如文字一面,白话固然看不上眼,古文也甚提得起笔。

照他的学说,本该去“数麻石片”了;他却又不然,只是在莫名其妙的冷笑。

  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

  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

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

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

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于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

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尼采说:  “真的,人是一个浊流。

应该是海了,能容这浊流使他干净。

”  “咄,我教你们超人:这便是海,在他这里,能容下你们的大侮蔑。

”(《札拉图如是说》的序言第三节)  纵令不过一洼浅水,也可以学学大海;横竖都是水,可以相通。

几粒石子,任他们暗地里掷来;几滴秽水,任他们从背后泼来就是了。

  这还算不到大侮蔑——因为大侮蔑也须有胆力。

鲁迅说得改作文的名言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鲁迅名言作文。

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 ,便是光明。

但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血。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上人生的旅途罢。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