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世说新语23则读后感600字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

中华文下五千年,历久,底蕴深厚。

在这浩历史长河中古典名著不计,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世说新语》。

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涉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级的逸闻趣事。

《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对后世的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书中不少的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成为后世诗文所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

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

庾公说: 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这位 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难道因为它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

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

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祸害到了他人。

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

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世说新语读后感

篇一:世语读后感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

”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

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

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

”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

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

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

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

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

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篇二: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

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

    今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

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日记寒假日记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

」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

    篇三: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对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让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类。

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则小故事把管宁与华歆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也教导我们不要被权势所诱惑。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关于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为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了十多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世说新语 言语 读后感

自己写的,要的拿去  言语尽风流  ——《世说新语》一则赏析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竟是几‘艾’

”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  ——《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世说新语》是一部文人雅士教科书,我们今天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邓艾,邓士载。

邓艾小时候家里很穷,靠替人放牛为生,有次偶然读到太丘长陈寔的碑文“言为世范,行为士则”,大受鼓舞,便给自己取字士则。

后来发现宗族中有同名的,称呼起来不方便,就改成了士载。

这个“载”字,很有些“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意思在里头,可见邓艾从小便是位有志青年。

同一同放牛的同僚们不同,邓艾的眼睛不仅会寻找清澈的水源和鲜嫩的牧草,还会观察名山大川的地势和地形,他时常用手指着哪里可以伏兵,哪里可以屯粮——这个怪异行为没少受人嘲笑。

然而金子终究是金子,沙砾的打磨、流水的侵蚀只能让它愈加光彩夺目。

终于有一天,邓艾率领大军灭掉蜀国,替孟德完成了一半遗愿。

  魏晋名士一般都有些迥异于常人之处,在那个豪门大姓子孙满堂起名又喜欢用单字的时代,重名现象层出不穷。

世说里第一豪门琅琊临沂王氏内部就有好几位同名的,如王融、王琛等,若和太原王氏浑到一起,同名的更多,比方说那两位王浑。

这时一个人的特殊秉性或嗜好反倒成了他最好的名片。

有爱马癖的王济、爱钱癖的和峤、爱左传癖的杜预,都因癖好闻名一方。

也有少数人不太光彩,跟着自身的缺陷出了名。

陆云一笑就停不住,掉河里差点淹死;周顗一醉就醒不来,人称“三日仆射”;邓艾一开口就结结巴巴,说话及不流畅,都是这种情况。

  邓艾口吃,常自称“艾艾”。

有好事者将其与西汉口吃将军周昌的“期期”合并起来,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期期艾艾”。

发迹前不好说,发迹之后敢于当面嘲笑的人就不多了,这回知难而进的是“其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

司马昭是魏国权臣,早将魏国皇帝权力架空,所以他和邓艾的关系名为同僚,实则君臣。

有一天这皇帝闷得慌,突然想起来拿邓艾寻开心,便问:“小邓啊,你常说‘艾艾’,你到底叫邓几个艾啊

”  这时邓艾面临的处境很艰难,不予理睬吧,扫了皇帝的雅兴,指不定哪天一个艾都没有了;照实回答吧,太伤自尊了。

不过这难不倒口拙心慧的邓士载,他应声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  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之不可见,来者犹可追。

’”短短十来字,被后人频繁引用到难以计数的地步,光是名篇就有《庄子· 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李白《庐山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据此化出的名句“悟以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

古人认为凤是神鸟,逢盛世方才现身,所以有“龙凤呈祥”之说。

接舆以凤喻孔子,讥笑他自诩“圣人”却在乱世中不停奔走呼告,实在是大大贬低了自己的身份。

邓艾用接舆“凤兮凤兮”比照自己“艾艾”,不仅巧妙地化解了来自权威者的人身攻击,更在无形之中以凤自比,提高了身价,实在是难得的妙对。

  《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机智问答故事还有很多,甚至有些根本算不上“士”的人偶尔也能冒出一两句惊人之语,令人刮目相看。

汉末著名经学家郑玄学识渊博,家中婢女也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有一次一个婢女惹怒了郑玄,被罚站在泥地里,另一个婢女过来看笑话,幸灾乐祸地问“胡为乎泥中

”——“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呀

”这句话出自《诗经· 邶风·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面对同伴丢过来的“示威”篇,受罚婢女毫不犹豫回答道“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跑过去申诉,正好碰到他在发怒”,同样出自《诗经》,同样出自《邶风》,篇名是《柏舟》。

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用诗歌语言回答令人尴尬的问题,并且做到回答引文与提问出处高度一致,真可谓风雅至极。

不知道郑玄听说这件事后有没有破涕为笑,反正“诗婢”美谈一直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由此想到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关系,都说文学语言是对生活语言的陌生化,二者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

文学作品中充斥大量生活语言会显得俚俗,读起来索然无味;生活中满口的文学语言又会被认为是穷酸迂腐,不通世故。

但如果在恰当的地方适量运用另一种语言,往往会给原有的话语系统增加一抹亮色,令其大放异彩。

记得有次怒气冲冲地质问初一同学是否抄了自己的作业,结果得到轻描淡写一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顿时怒气全消,暗自佩服了良久。

当然,想要在言谈中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却没有深厚文化素养,实在无异于无米之炊。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刚到任便去拜访名士徐孺子,表现出极高的爱才之心。

世人皆把自己摆在极高的位置上尽可能的贬低他人,甚至为谁的名声高而相互争辩,陈蕃则不然。

他把结交名士,和志同道合的人畅谈为人生一大乐事。

并专门为徐孺子设一床榻,来之,则放,走之,则收。

不在乎外界人的眼光,只求达到心灵的满足与畅然。

这也恰恰说明魏晋士人在入世为官求得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注重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

陈仲举被刘义庆称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可以看出刘对这种品格的赞美和推崇。

世说新语读后感

给你一点指导 先说“介绍”。

“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 再说“评价”。

“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

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

”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

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

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

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

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

”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

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

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

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

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

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

高考啊

何时才能走出怪圈

”(《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

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

”(《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

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

”(《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

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

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

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

”(《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

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

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

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入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

写读后感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①“感”少“述”多。

名为读后感,却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

②“感”得不新。

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

③“感”得不深。

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④“感”得走调。

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

写书评无论偏重评还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复研读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评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独到之见。

下面是资料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这部著作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撰。

全书分“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这三十六篇,共收353个故事,大多是关于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轶事。

那些故事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

《世说新语》的“说人明理”的作用是很大的。

比如“形骸之外”这则故事就以“王朗从表面上来学华歆,结果离华歆(的境界)更远了”这个结果,向我们揭示了从表面上来模仿别人,内心会离别人更远。

再比如,“舍生取义”这则故事里,苟巨伯为了救朋友而宁愿用自己的命换友人的命。

贼兵见了苟巨伯这样做,于是相互说:“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接着就撤退了。

苟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大家应该拥有的。

再比如,“顾荣施灸”里的顾荣,他看见送烤肉的人脸上流露出像吃烤肉的神态,便说了一句“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就把烤肉送给了送肉的人。

后来他经遇危急时,常有一人帮助自己,这就是接受烤肉的人。

笼统地说,这就是“好心必有好报”。

《世说新语》好词好句加读后感(标篇号)十篇

赏誉第八之四、云中白鹤(原文)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译)公孙度品评邴原:“就像云中的白鹤,不是捉麻雀的那种网能捕到的。

”赏誉第八之七、后来领袖有裴秀(原文)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

”(译)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后辈的领袖将是裴秀。

”赏誉第八之十、璞玉浑金(原文)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译)王戎品评山巨源(山涛):“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赏誉第八之十二、万物不能移(原文)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译)山公(山涛)推举阮咸为吏部郎,品评道:“清心寡欲,不为外物左右。

”赏誉第八之十三、清伦有鉴识(原文)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译)王戎品评阮文业:“清纯文雅,有人伦之鉴,自汉代以来,还从没有这样的人。

”赏誉第八之十四、武元夏目裴王(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译)武元夏品评裴楷、王戎说:“王戎简约,裴楷清明通达。

”赏誉第八之十五、栋梁之用(原文)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译)庾子嵩(庾敳)品评和峤:“像松柏一样高高耸立,虽然有枝杈,可用来建高楼,可以做栋梁。

”赏誉第八之十六、风尘外物(原文)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译)王戎说:“太尉(王衍)仪态高雅清醇,就像玉树琼林,天生就是超脱世俗的人物”赏誉第八之三十一、名士无多人(原文)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

”(译)王夷甫(王衍)对乐令(乐广)说:“名士没有多少人,自然应该让平子(王澄)品评一番。

”赏誉第八之三十二、悬河泄水(原文)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泄水,注而不竭。

”(译)王太尉(王衍)说:“郭子玄(郭象)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赏誉第八之四十一、家从谈谈之许(原文)庾太尉目庾中郎:“家从谈谈之许。

”(译)庾太尉(庾亮)品评庾中郎(庾敳):“家叔言谈很深刻。

”赏誉第八之四十二、神气融散(原文)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译)庾公(庾亮)品评中郎(庾敳):“神情悠闲洒脱,确实超过常人。

”赏誉第八之四十三、祖车骑朗诣(原文)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

”(译)刘琨赞赏祖车骑(祖逖)的开朗豪放,说:“少年时就被王敦称赞。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300字左右

《世说新语》笔记 南朝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其门下文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

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

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

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

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

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

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

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

《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