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拟设翻译书院议读后感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 有没有英文版本

目前我是没有找到,你可以在各大论坛问问达人看看有没有知道的

《已亥杂诗》全诗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

,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一个把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人是谁

【原文】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

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

”上嘉纳之,因迁从简太子洗马,知简奉礼郎。

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

大中祥符而后,上朝永熙陵,封泰山,祠后土,过洛,两幸其第,锡赉有加。

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

”对曰:“诸子皆不足用。

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

”夷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

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事廷评、太祝。

”蒙正许之。

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

”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

言之子,即弼也。

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

其知人类如此。

【注释】1、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宋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过都,留判尚书都省,请知郓州。

陛辞论天下事。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翰林院侍读学士武周文致仕陛辞。

成祖赐坐与语。

”2、肩舆:亦作“肩轝”“肩舁”。

轿子。

《晋书·王导传》:“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轝,具威仪。

”唐白居易《东归》诗:“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道:‘要往江宁,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这里是动词,乘坐轿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谢中郎是王蓝田女婿,尝著白纶布,肩舆径至扬州听事。

”《新唐书·李叔明传》:“(叔明)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

”《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帝举族出封丘门,肩轝至野。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

”3、掖:叉着人的胳膊。

4、升殿:登殿。

《新唐书·礼乐志九》:“应升殿者诣东、西阶,至解剑席,脱舃,解剑,升。

”《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帝自端门入,升殿,群臣顿首谢罪。

”5、因:趁机。

6、远人:远方的人;关系疏远的人。

指外族人或外国人。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安宾客,以说远人。

”《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唐元稹《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朕闻德教加于四海,则远人斯届。

”《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帝谓蛮众攻夺常事,执一二人罪之,不足以革其俗,且曲直未明,遽罪其使,失远人心。

”7、请和:求和。

《左传·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 。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傕使公卿诣汜请和,汜执之。

”清马建忠《巴黎复友人书》:“而所征国都有各不相下之心,无割地请和之说,交涉之道犹未起也。

”8、弭兵:平息战事;停止战争。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楚许之,我焉得已。

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

”宋陆游《南唐书·元宗纪》:“及福州、湖南再丧师,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

”明钱嶪《悯黎咏》:“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9、省财:节省财用。

10、惟愿:只希望。

11、以百姓为念:把百姓放在心上。

12、嘉纳:赞许并采纳。

多为上对下而言。

《汉书·循吏传·黄霸》:“天子嘉纳敞(张敞)言,召上计吏,使侍中临饬如敞指意。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祝太史芷塘以诗集见示,予小献刍荛,太史深为嘉纳。

”13、因:于是。

14、迁:升迁。

15、亲旧:犹亲故。

亲戚和故交旧友。

《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新唐书·崔祐甫传》:“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耶

’”16、环列:围绕布列。

《隋书·音乐志中》:“九关洞开,百灵环列。

”金元好问《李参军友山亭记》:“九山环列,颍水中贯。

”清严遂成《孱陵吊孙夫人》诗:“妹也女中一人杰,侍婢明妆剑环列。

”17、奉寿觞:即称觞举寿,同“称觞上寿”。

举杯饮酒,表示祝寿。

汉崔寔《四民月令》:“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陈书·侯安都传》:“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北史·宇文护传》:“每四时伏腊,武帝率诸亲戚,行家人礼,称觞上寿,荣贵之极,振古未闻。

”18、而后:以后。

19、后土:指土神或地神。

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坛。

《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郑玄注:“后土,土神也。

”《礼记·檀弓上》:“君举而哭于后土。

”郑玄注:“后土,社也。

”《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

”唐张说《大唐祀封禅颂》:“(陛下)前年祈后土,人获大穰。

”20、第:府邸;住宅。

21、锡赉:赏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夫赏训锡赉,岂关心解。

”《旧唐书·郭暧传》:“大历中,恩宠冠于戚里,岁时锡赉珍玩,不可胜纪。

”明张四维《双烈记·策封》:“享千钟厚禄,锡赉天厨。

”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念其远道输忱,从优锡赉。

”这里指赏赐之物。

《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所有锡赉,皆缄封不启。

”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之三:“又知夫美其德,纪其旬宣,颂其燕喜福禄,而侈大其受命于王,车旗之庶、锡赉之多者,古之宾客,用拜辟席,择言之所言也。

”22、有加:又增加。

这里指很多。

23、由是:从此。

24、见知:受到知遇。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飞廉以善走事纣,恶来多力见知。

周武王伐纣,兼杀恶来。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王逢原见知王荆公,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谀,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嵩阳守重庆,铜梁大司马张襄宪公佳胤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25、廷评:亦作“廷平”。

即廷尉平。

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

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

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

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

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

隋文帝开皇三年罢。

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

”晋潘岳《闲居赋》序:“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平。

”《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朱事录书高阳王雍,雍欲以为廷尉评,频烦托顺不为用。

”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吐彩凤。

”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二》、《通典·职官七》。

26、名位:官职与品位;名誉与地位。

《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沉溺流俗,眩惑名位。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人皆谓其寒薄,独一善相者目之曰:‘公名位俱极,但禄气不丰耳。

’”27、勋业:功业。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唐李颀《赠别张兵曹》诗:“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清管同《〈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28、供给:以物资、钱财等给人而供其所需。

《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供给军之求索。

”《史记·封禅书》:“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

”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差》:“诏衢、婺、括三州助葬,供给所须。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这里指指生活所需之钱物。

唐杜甫《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焦大郎)吩咐店小二道:‘满大哥官人供给,只管照常支应。

’”清焦循《忆书》六:“自备供给,而以应用之费分给诸生饭食。

”29、入相:入朝为宰相。

《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

”清梅曾亮《原仕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惟公与兄子文瑞公,相继皆以是入相,天下以为荣。

”30、致仕: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

”《北史·韦孝宽传》:“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唐白居易《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31、知人: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史记·宋微子世家》:“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复享之。

”宋曾巩《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清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择将如择医,以知人为能事。

”32、类:大抵;大都。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走卒类士服。

”【译文】景德二年(1005)春,(吕蒙正)上表请求回洛阳。

到朝廷辞别皇帝的那一天,乘坐轿子到东园门,命两个子叉着他的胳膊扶着他上殿,趁机说:“外族人求和,停止战争节省财用,这是从古到今治理国家的上策,只希望陛下把百姓放在心上。

”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升迁(吕蒙正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洗马,升迁吕知简为奉礼郎。

吕蒙正回到洛阳,(他的府邸内)有园亭花木,每日与亲友宴会,子孙环绕,轮着向他举杯祝寿,怡然自得。

大中祥符以后,皇帝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祭祀土神,经过洛阳,两次到他家,赏赐之物很多。

皇帝对吕蒙正说:“您的几个儿子中谁可以重用啊

”(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都不值得重。

(不过我)有个侄子吕夷简,(现在)担任颖州推官,(他有)宰相之才。

”吕夷简从此受到皇帝的礼遇。

富言是吕蒙正的门客。

有一天他对吕蒙正说:“我儿子十来岁,想让他进人书院,在廷评、太祝身边做事。

”吕蒙正答应了。

等到后来见到了富言的儿子,大惊道:“这位小儿将来有一天的官职与品位与我相似,而功业则会远远超过我。

”于是让他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一起学习,提供的生活所需之钱物非常优厚。

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

后来富弼两次入朝为宰相,最后也以司徒的身份辞去官职。

他(吕蒙正)能够识鉴人才大都像这样。

请问严复的“信达雅”用英语如何表达这三个字

fidelity, accuracy, elegance翻译学概论上是这三个词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的翻译

列传第一百八十 ○杨栋姚希得包恢常挺陈宗礼常家铉翁李庭芝 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人。

绍定二年进士第二。

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

未上,丁母忧。

服除,迁荆南制置司,改辟西川,入为太学正。

丁父忧,服除,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府教授,迁校书郎、枢密院编修官。

入对,言:“飞蝗蔽天,愿陛下始终一德,庶几感格天心,消弭灾咎。

”又言:“迩来中外之臣,如主兵理财,听其言无非可用,迹其实类皆欺诬,上下相蒙,无一可信。

陛下先之以至诚,而后天下之事可为也。

”又言:“祖宗立国,不恃兵财法,惟恃民心固结而已。

愿陛下常存忠厚之意,勿用峻急之人。

”理宗悦,以臣僚言奉祠。

起知兴化军。

孔子之裔有居氵亟头镇者,栋为建庙辟田,训其子弟。

迁福建提点刑狱,寻加直秘阁兼权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迁都官郎官,又迁左司郎官,寻为右司郎官兼玉牒所检讨官,除宗正少卿。

进对,帝曰:“止是正心修身之说乎

”栋对曰:“臣所学三十年,止此一说。

用之事亲取友,用之治凋郡、察冤狱,至为简易。

”时有女冠出入宫禁,颇通请谒,外廷多有以为言者。

栋上疏曰:“陛下何惜一女冠,天下所侧目而不亟去之乎

”帝不谓然。

栋曰:“此人密交小人,甚可虑也。

”又言:“京、襄、两淮、四川残破郡县之吏,多是兵将权摄,科取无艺,其民可矜,非陛下哀之,谁实哀之。

”帝从之。

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以殿中侍御史周坦论罢。

起直龙图阁、知建宁府,不拜。

提举千秋鸿禧观,迁起居郎兼权侍左侍郎、崇政殿说书,继迁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以集英殿修撰兼中书舍人兼侍讲,出知太平州,以右补阙萧泰来论罢,依旧职提举太平兴国宫。

起知婺州。

召奏事,以旧职奉祠。

度宗立为太子,帝亲擢栋太子詹事。

迁工部侍郎,仍为詹事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兼国子祭洒,迁礼部尚书,加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进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拜参知政事。

台州守王华甫建上蔡书院,言于朝,乞栋为山主,诏从之。

因卜居于台。

寻授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不拜。

以旧职提举洞霄宫,复依旧职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

以监察御史胡用虎言罢,仍奉祠。

加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又不拜,仍奉祠。

乃以资政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

卒,遗表上,帝辍朝,特赠少保。

栋之学本诸周、程氏,负海内重望。

方贾似道入相,登用故老,列之从官,栋亦预焉。

及彗星见,栋乃言蚩尤旗,非彗也,故为世所少云。

或谓栋姑为是言,阴告于帝,谋逐似道,似道觉之,遂蒙疑而去。

所著有、。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

授小溪主簿,待次三年,朝夕讨论、诸子百家之言。

调盘石令。

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

改知蒲江县。

巨室挟势,邑号难治。

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

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为通判也。

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时暂书拟金部文字兼沂靖王府教授。

时帝斥逐权奸,收召名德,举朝相庆。

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

乃上疏言:“尧、舜、三代之时,无危亡之事,而常喜危亡之言;秦、汉以来,多危亡之事,而常讳危亡之言。

夫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

后世人主乃履危如履坦,讳言如讳病。

”又言:“君子非不收召,而意向犹未调一;小人非不斥逐,而根株犹未痛断。

大权若操握,而不能无旁蹊曲迳之疑;大势若更张,而未见有长治久安之道。

廷臣之所讽谏,封囊之所奏陈,非不激切,而陛下固不之罪,亦不之行。

自古甘蹈危亡之机,非独暗主,而明君亦有焉,此臣之所甚惧。

朝廷者,万化之所自出也,实根于人君之一心。

夫何大明当天,犹有可议者

内小学之建,人皆知陛下有意建储也。

然岁月逾迈,未睹施行,人心危疑,无所系属。

秦、汉而下,嗣不蚤定,事出仓卒,或宫闱出令,或宦寺主谋,或奸臣首议,此皆足以危人之国也。

陛下何惮而不蚤定大计

邸第之盛,人皆知笃于亲爱也。

然依冯者众,轻视王法,请托之行,捷于影响。

杨干,晋侯弟也,乱行于曲梁,而魏绛戮其仆,晋侯始怒而终悔,晋卒以霸。

平原君,赵王弟也,不出租税,而赵奢刑其用事者,赵王贤而用之,赵卒以强。

皆足以兴人之国也。

陛下何为而不少伸国法

今女冠者流,众所指目;近珰小臣,时窃威福。

此皆陛下之心乍明乍晦之所致,岂不谓之危乎

国有善类,犹人有元气,善类一败一消,元气一病一衰。

善类能几,岂堪数消,沙极则国随之矣。

陛下明于知人,公于用人,固无权奸再用之意。

然道路之人往往窃议,此元佑、绍圣将分之机也。

祸根犹伏而未去,不几于安其危乎

”帝改容曰:“朕决不用史嵩之。

” 迁知大宗正丞兼权金部郎官。

李韶以病告,十上疏欲去。

希得言:“韶有德望,虽以病告,曷若留奉内祠,侍经幄,亦足为朝廷重。

”又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

”又条救钱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

进秘书丞,寻迁著作郎,授江西提举常平。

役法久坏,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

遂提点刑狱,加直秘阁。

未几,加度支员外郎,寻直宝章阁,移治赣州。

盗有伪号“崔太尉”者,据石壁,连结数郡;刘老龙等聚众焚掠,一方绎骚。

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

以直宝谟阁、广西转运判官兼权静江府。

寻授直徽猷阁、知静江府、主管广西经略安抚司公事兼转运判官。

母丧,免。

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为国计也。

”迁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权给事中,兼权刑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时西方用兵,有为嵩之复出计者,谓非此人不能办。

帝有意再用,知希得必执之,出旨谕意,希得毅然具疏密奏,不报。

又缴邓泳予祠之命。

右正言邵泽、监察御史吴衍、殿中侍御史朱熠相继论罢。

久之,以集英殿修撰提点千秋鸿禧观。

未几,依旧职两淮宣抚使司判官,俄加宝谟阁待制,移京西、湖南北、四川。

诏叙复元官。

护江陵有功,召为户部侍郎。

帝曰:“姚希得才望可为阃帅。

”乃进焕章阁待制、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继升敷文阁待制。

诏增沿海舟师,希得为之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蠲米一万二千石、旧逋一百万。

去官,库余羡悉以代民输。

召为工部尚书兼侍读。

入侍经筵,帝问庆元之政甚悉。

以华文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

希得按行江上,慰劳士卒,众皆欢说。

溧阳饥,发禀劝分,全活者众。

创宁江军,自建康、太平至池州列砦置屋二万余间,屯戍七千余人。

帝闻之,一再降诏奖谕。

加宝章阁学士,寻加刑部尚书,依旧任兼淮西总领。

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乃言用人才、修政事、治兵甲、惜财用四事。

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

公星变,上疏引咎,乞解机务。

兼权参知政事。

度宗即位,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授参知政事。

以言罢,授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以疾甚,辞,乃仍旧职奉祠。

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致仕。

咸淳五年,卒。

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希得忠亮平实,清俭自将,好引善类,不要虚誉,盖有诵荐于上而其人莫之知者。

广西官署以锦为帟幕,希得曰:“吾起身书生安用此

”命以缯缬易之。

蜀之亲族姻旧相依者数十家,希得廪之终身,昏丧悉损己力,晚年计口授田,各有差。

所著有、、。

包恢,字宏父,建昌人。

自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从朱熹、陆九渊学。

恢少为诸父门人讲,其言高明,诸父惊焉。

嘉定十三年,举进士。

调金溪主簿。

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

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监虎翼军,募土豪讨唐石之寇。

授掌故,改沿海制置司干官。

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沿江制置使陈韡辟为机宜,复有平寇功,改知吉州永丰县,未行,差发运干官。

福建安抚使陈垲檄平寇,迁武学谕、宗正寺主簿,添差通判台州。

徐鹿卿讨温寇,辟兼提点刑狱司主管文字,议收捕。

改通判临安府,迁宗正寺主簿、知台州。

有妖僧居山中,号“活佛”,男女争事之,因为奸利,豪贵风靡,恢诛其僧。

进左司郎官,未行,改湖北提点刑狱,未行,移福建兼知建宁。

闽俗以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

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而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

而尊畏之若是。

”众感悟,为之衰止。

兼转运判官,以侍御史周坦论罢。

光州布衣陈景夏上书云:“包恢刚正不屈之臣,言者污蔑之耳。

”又四年,起为广东转运判官,权经略使,迁侍右郎官,寻为大理少卿,即日除直显文阁、浙西提点刑狱。

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许、澉浦分屯建砦,一旦集诸军讨平之。

嘉兴吏因和籴受赇百万,恢被旨虑囚,曰:“吾用此消沴气。

”乃减死,断其手。

进直龙图阁、权发运,升秘阁修撰,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

沈妖妓于水,化为狐,人皆神之。

有母诉子者,年月后状作“疏”字,恢疑之,呼其子至,泣不言。

及得其情,母孀居,与僧通,恶其子谏,以不孝坐之,状则僧为之也。

因责子侍养跬步不离,僧无由至。

母乃托夫讳日,入寺作佛事,以笼盛衣帛,因纳僧于内以归。

恢知之,使人要之,置笼公库,逾旬,吏报笼中臭达于外,恢命沉于江,语其子曰:“为汝除此害矣。

”又姑死者假子妇棺以敛,家贫不能偿,妇愬于恢,恢怒,买一棺,绐其妇卧棺中以试,就掩而葬之。

改湖南转运使,罢。

景定初,拜大理卿、枢密都承旨兼侍讲,权礼部侍郎,寻为中书舍人。

林希逸奏恢守法奉公,其心如水。

权刑部侍郎,进华文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兼发运。

豪有夺民包举田寄公租诬上者,恢上疏,指为以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事,帝览奏恻然,罪任事者,即归民田。

召赴阙,辞,改知绍兴,又辞。

度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

郊祀礼成,还,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恢历仕所至,破豪猾,去奸吏,治蛊狱,课盆盐,理银欠,政声赫然。

尝因轮对曰:“此臣心恻隐所以深切为陛下告者,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曰外戚耳。

”参知政事董槐见而叹曰:“吾等有惭色矣。

”他日讲官因称恢疏剀切,愿容纳。

理宗欣然曰:“其言甚直,朕何尝怒直言

”经筵奏对,诚实恳恻,至身心之要,未尝不从容谆至。

度宗至比恢为程颢、程颐。

恢侍其父疾,涤濯拚除之役不命僮仆。

年八十有七,临终,举卢怀慎卧箦穷约事戒诸子敛以深衣,作书别亲戚而后卒,有光陨其地。

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谥文肃,赙银绢五百。

常挺字方叔,福州人。

嘉熙二年进士。

历官为太学录,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正字兼庄文府教授,升校书郎。

轮对,乞以李若水配享高宗。

改秘书郎兼考功郎官,出知衢州,拜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

疏言边阃三事:曰辟实才,曰奏实功,曰招实兵。

朝廷二事:曰选良吏,曰擢正人。

又言:“愿陛下深思宏远之规模,奋发清明之志气,立纲陈纪必为万世之法程,昭德塞违以示百官之宪度。

”迁太常少卿兼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直舍人院。

迁起居郎,权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迁工部侍郎、给事中。

右谏议大夫陈尧道论罢。

以宝章阁直学士知漳州,改知泉州,权兵部尚书兼侍读,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进,迁吏部尚书。

咸淳三年,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拜参知政事。

四年,致仕,寻卒,赠少保。

陈宗礼字立之。

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

淳佑四年,举进士。

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

入对,言火不循轨。

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

”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

”兼考功郎官,兼国史实录院校勘,兼景献府教授,升著作郎,迁尚左郎官兼右司。

时丁大全擅国柄,以言为讳。

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

”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类引贪浊。

”拜太常少卿,以直宝谟阁、广东提点刑狱进直焕章阁,迁秘书监。

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直龙图阁、淮西转运判官,迁刑部尚书。

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

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

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

”以进讲,因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

进读,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

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

”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 迁礼部侍郎,寻权礼部尚书,乞奉祠,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

”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依旧职与待次差遣。

逾年,依旧职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

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

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未尝不可回也。

”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所著有《寄怀斐稿》、《曲辕散木集》、《两朝奏议》、《经筵讲义》、《经史明辨》、《经史管见》、《人物论》。

常茂字长孺,显谟阁直学士同之曾孙。

入太学。

淳佑七年举进士。

调常熟尉。

公廉自持,不畏强御,部使者交荐之。

调婺州推官。

疏决滞讼,以剸繁裁剧称。

临安府尹马光祖又荐于朝,辟差平江府百万仓检察,不受和籴事例,戢吏卒苛取。

发运使赵与TP兼提点刑狱,属茂检核,雪无锡翟氏冤狱。

监江淮茶盐所芜湖局,不受商税赢,光祖益敬之。

改知嘉定县。

岁大水,劝分和籴,按籍均敷。

发运使王?龠、提点刑狱孙子秀俱特荐于朝,签书临安府判官,不为权势挠。

有为淮东提举常平,辟茂提管,茂知其不可与共事,笑而却之。

未几,政府强茂行,遂拂衣去,朝野高之。

主管城南厢,听讼严明,豪石益惮之。

都城火后,瓦砾充斥,差民船徙运,在籍者百五十家,惟二十有五家应役,余率为势要宦官所庇。

茂悉追之,不服者杖其人,械于他所,无不听命。

又力拒户部科买。

叶梦鼎、陈昉深期奖焉。

添差临安通判。

朝命鞫封桩库吏范成狱,不肯承庙堂风旨,无辜者悉出之。

知广德军。

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饥民,官吏难之,茂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置慈幼局,立先贤祠。

故事,郡守秋苗例可得米千石,乃以代属县偿大农纲欠。

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

尝论天变及贾似道家争田事,论继皇子竑嗣,触度宗怒,迁司农卿,寻为两浙转运使。

禁戢吏奸,不以急符督常赋。

海盐岁为咸潮害稼,茂请于朝,捐金发粟,复辍己帑,大加修筑新塘三千六百二十五丈,名曰海晏塘。

是秋,风涛大作,塘不浸者尺许,民得奠居,岁复告稔,邑人德之。

迁户部侍郎。

受四方民词,务通下情。

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刑部侍郎。

极论检覆之敝。

上进故事,首论雷雪非时之变,帝意不悦。

丐祠,不许,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

值旱。

故事,郡守合得缗钱十五万,悉以为民食、军饷助。

蠲苗九万、税十三万、版帐十六万,又蠲新苗二万八千,大宽公私之力。

飞蝗几及境,疾风飘入太湖。

节浮费,修府库。

既代,有送还事例,自给吏卒外,余金万楮,茂悉不受。

吏惊曰:“人言常侍郎不爱钱,果然。

”改浙东安抚使。

值水灾,捐万楮以振之,复请籴于朝,得米万石,蠲新苗三万八千。

又以诸暨被水尤甚,给二万楮付县折运,民食不至乏绝。

民各祀于家。

两浙及会稽、山阴死者暴露与贫而无以为殓者,乃以十万楮置普惠库,取息造棺以给之。

寻以刑部侍郎召。

申明期赦叙改法,与庙堂争可否,辨伪关狱,救八仓亏欠免死罪,平反天井巷杀人狱,全活者甚众。

兼给事中,封还隆国夫人从子黄进观察使录黄。

帝怒,似道以御书令委曲书行,茂迄不奉命。

以宝章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

德佑元年,拜吏部尚书,以老病辞,累诏不许,专官趣行甚峻。

茂入见,首言“霅川之变,非其本心,置之死,过矣,不与立后,又过矣。

巴陵帝王之胄,生不得正命,死不得血食,沉冤幽愤,郁结四五十年之久,不为妖为札于冥冥中者几希。

愿陛下勿摇浮议,特发神断,宗社幸甚”。

于是诏国史院讨论典故以闻。

明堂礼成,进端明殿学士、提领户部财用,特与执政恩数。

茂以国步方艰,非臣子贪荣之时,力辞恩数。

与庙堂议事不合,以疾谒告。

二年春,拜参知政事,为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后六年卒。

家铉翁,眉州人。

以荫补官。

累官知常州,政誉翕然。

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直华文阁,以秘阁修撰充绍兴府长史,迁枢密都丞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仍兼枢密都丞旨。

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大元兵次近郊,丞相吴坚、贾余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

元帅遣使至,欲加缚,铉翁曰:“中书省无缚执政之理。

”坚奉表祈请于大元,以铉翁介之,礼成不得命,留馆中。

闻宋亡,旦夕哭泣不食饮者数月。

大元以其节高欲尊官之,以示南服。

铉翁义不二君,辞无诡对。

宋三宫北还,铉翁再率故臣迎谒,伏地流涕,顿首谢奉使无状,不能感动上衷,无以保存其国。

见者莫不叹息。

文天祥女弟坐兄故,系奚官,铉翁倾橐中装赎出之,以归其兄璧。

铉翁状貌奇伟,身长七尺,被服俨雅。

其学邃于《春秋》,自号则堂,改馆河间,乃以《春秋》教授弟子,数为诸生谈宋故事及宋兴亡之故,或流涕太息。

大元成宗皇帝即位,放还,赐号“处士”,锡赍金币,皆辞不受。

又数年以寿终。

李庭芝,字祥甫。

其先汴人,十二世同居,号“义门李氏”,后徙随之应山县。

金亡,襄、汉被兵,又徙随。

然特以武显。

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

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

王旻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

”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旻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

嘉熙末,江防甚急,庭芝得乡举不行,以策干荆帅孟珙请自效。

珙善相人,且夜梦车骑称李尚书谒己,明日庭芝至。

珙见其魁伟,顾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

”时四川有警,即以庭芝权施之建始县。

庭芝至,训农治兵,选壮士杂官军教之。

期年,民皆知战守,善驰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

夔帅下其法于所部行之。

淳佑初始去,举进士,中第。

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

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

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

继知濠州,复城荆山以备淮南。

皆切中机会。

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

寻以大兵在蜀,奏知峡州,以防蜀江口。

朝廷以赵与TP为淮南制置,李应庚为参议官。

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大暑中暍死者数万。

李璮窥其无谋,夺涟水三城,渡淮夺南城。

鄂兵解,庭芝丁母忧去。

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

”乃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

庭芝再破璮兵,杀璮将厉元帅,夷南城而归。

明年,复败璮于乔村,破东海、石圃等城。

又明年,璮降,徙三城民于通、泰之间。

又破蕲县,杀守将。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

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

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

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

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

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

始,平山堂瞰扬城,大元兵至,则构望楼其上,张车弩以射城中。

庭芝乃筑大城包之,城中募汴南流民二万人以实之,有诏命为武锐军。

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与士行习射礼。

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

扬民德之如父母。

刘盘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盘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

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

” 咸淳五年,北兵围襄阳急,夏贵入援,大败虎尾州;范文虎总诸兵再入,又败,文虎以轻舠遁,兵乱,士卒溺汉水死者甚众。

冬,命庭芝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阳。

文虎闻庭芝至,贻书似道曰:“吾将兵数万入襄阳,一战可平,但无使听命于京阃,事成则功归恩相矣。

”似道喜,即除文虎福州观察使,其兵从中制之。

文虎日携美妾,走马击球军中为乐。

庭芝屡欲进兵,曰:“吾取旨未至也。

”明年六月,汉水溢,文虎不得已始一出师,未至鹿门,中道遁去。

庭芝数自劾请代,不允,竟失襄阳。

陈宜中请诛文虎,似道芘之,止降一官知安庆府,而贬庭芝及部将苏刘义、范友信广南。

庭芝罢居京口。

未几,大元兵围扬州,制置印应雷暴死,即起庭芝制置两淮。

庭芝请分淮西夏贵,而己得专力淮东,从之。

十年,筑清河口,诏以为清河军。

十二月,大元兵破鄂,诏天下勤王,庭芝首遣兵为诸道倡。

德佑元年春,似道兵溃芜湖,沿江诸郡或降或遁,无一人能守者。

庭芝率所部郡县城守。

有李虎者持招降榜入扬州,庭芝诛虎,焚其榜。

总制张俊出战,持孟之缙书来招降,庭芝焚书,枭俊五人于市。

而日调苗再成战其南,许文德战其北,姜才、施忠战其中。

时出金帛牛酒燕犒将士,人人为之死斗。

朝廷亦以督府金劳之,加庭芝参知政事。

七月,以知枢密院事征入朝,徙夏贵知扬州,贵不至,事遂已。

十月,大元丞相伯颜入临安,留元帅阿术军镇江以遏淮兵。

阿术攻扬久不拔,乃筑长围困之。

冬,城中食尽,死者满道。

明年二月,饥益甚,赴濠水死者日数百,道有死者,众争割啖之立尽。

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之降,庭芝登城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

”已而两宫入朝,至瓜州,复诏庭芝曰:“比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

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

”庭芝不答,命发弩射使者,毙一人,余皆退去。

姜才出兵夺两宫,不克,复闭城守。

三月,夏贵以淮西降,阿术驱降兵至城下以示之,旌旗蔽野,幕客有以言觇庭芝者,庭芝曰:“吾惟一死而已。

”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上。

已而知淮安州许文德、知盱眙军张思聪、知泗州刘兴祖皆以粮尽降。

庭芝犹括民间粟以给兵,粟尽,令官人出粟,粟又尽,令将校出粟,杂牛皮、曲蘖以给之。

兵有烹子而食者,犹日出苦战。

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

庭芝亦不纳。

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

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

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

”于是斩之。

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

有宋应龙者为泰州咨议官,泰守孙良臣之弟舜臣自军中来说降,良臣召应龙与计,应龙极陈国家恩泽,君臣大义,请杀舜臣以戒持二心者,良臣不得已杀之。

及泰州降,应龙夫妇自经死。

提刑司谘议褚一正置司高邮,督战被创,没水死。

知兴化县胡拱辰,城破亦死。

论曰:杨栋学本伊、洛,而尼于权臣,速谤召尤,谁之过欤

姚希得蔼然君子。

包恢以严为治,抑以衰世之民非可以纵驰待之耶

常挺、陈宗礼咸通济,著声望。

常茂晚讼皇子竑事,光明正大,公义炳然。

家铉翁义不二君,足为臣轨。

李庭芝死于国难,其可悯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