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学前教师中班早期阅读感言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组织与指导中班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其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注重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从《纲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学前幼儿的语言教育方面,体现了对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

实践和研究表明,3-8岁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口头语言发展迅速,同时开始认知符号、辨识声音之间的意义及其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决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惟有成为自主阅读者,幼儿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我们应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创设各种适合幼儿阅读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首先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光线明亮的、安静的空间,给孩子一个静谧舒适的感觉,这样才能较好地让幼儿专注于看书或与同伴一起阅读交流,使幼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与满足。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因此,幼儿在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家长必须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习惯有着十分积极的行为示范作用。

其次,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阅读环境。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我们应尊重幼儿对阅读书籍类别的选择,对需要帮助的幼儿及时给予适当支持,用优美自然的语调为幼儿阅读,也可以用夸张的神情去吸引幼儿,然后让幼儿自己讲解,认真关注幼儿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还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也能起着带动的作用。

使幼儿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从幼儿的认识特点出发,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为基础,根据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题材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如对于小班幼儿,应提供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背景单纯、字数、行数都较少的一页单幅图书;而中班幼儿则提供情节有高潮屡现的,但也不过于曲折的故事图书,要注意故事内容的启发性、人物善恶分明、背景也不要过于复杂;大班幼儿则提供一些较长的、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要富有想象力、创造性,满足他们探究心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幼儿通过阅读书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未来成功从事各项工作的必具能力,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要想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也是阅读得以深化的基础。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有的幼儿拿起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甚至一次翻好几页,就宣布“我看完了”,问他书上讲了什么却答不出来,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掌握阅读的技能,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幼儿学会阅读是个关键的问题。

刚开始家长、老师应和幼儿一起阅读,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

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翻阅故事书。

逐一指着汉字,用舒缓的语调把书的画面一页一页讲给他听,指导幼儿学会观看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现象,理解画面前后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为幼儿设置“悬念”。

如在为幼儿讲“穿靴子的鸭子”的故事时,讲到穿着红靴子的小鸭掉到了水里,停下来提问幼儿“它会怎么样呢

”让幼儿遐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尾,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促使幼儿主动阅读、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习惯和理解、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当幼儿有了独立阅读意识,并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时。

家长和老师应教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

如:教幼儿认识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皮,封皮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 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 能辨识图书中的人或物,能看懂每幅画的大意,讲出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另外,教师和成人还应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带幼儿外出时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去鼓励他们自己翻阅相关书籍,寻找答案。

让他们通过自己找到答案,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书的奇妙,增强对阅读的渴望。

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2、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了解文字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能较快地学习书面语言,因此,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文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地环绕在自身周围,并且能为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提供帮助,会因此受到外界的肯定和赞许。

如提供给幼儿随手可取的优良的书籍、书写材料及一些拼字的积木、识字卡片;在幼儿周围的重要物品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带幼儿外出时引导他们认识和阅读周围的广告牌及各种标识上的文字;把家庭成员的称呼、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名称等用规范文字表示出来,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字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让幼儿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重要意义,使幼儿感受到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想读书识字的愿望,形成具备初步阅读的基础。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姿势、安静阅读、专注阅读、取放有序、正确翻书、爱护图书等,比较难培养的是专注阅读和爱护图书,边看边说是幼儿们的阅读特征,但这样容易影响其他人,互相干扰,所以培养专注阅读习惯,首先让幼儿学会独自阅读,之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们互相交流,交流阅读的内容及阅读感想。

爱护图书对幼儿来说是说起容易,做起来十分难的一件事,尽管家长、老师屡次提醒却总是出现撕书、折书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一次讨论,和幼儿们分析、总结了一些阅读规则。

如:取放有序,不挣抢,书要慢慢翻等,并开了一个图书医院,医院的义工专门选择那部分爱撕书,不爱护书的幼儿来担任,修补图书时,我们和幼儿们讨论,用什么工具修补合适,怎样修补,并在修补时让他们参观,使幼儿知道图书“生病”了,医治好它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让他们明白爱护图书要像爱惜自己身体一样重要。

这样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会越来越强,撕书、折书这些不良现象就会渐渐消失了。

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早期教育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

只要家长、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就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总之,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家长和老师有目的、合理地培养和指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他们从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有书读,“会”读书的前提下,幼儿阅读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种能力的获得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切不可错失良机,贻误幼儿一生发展。

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更加关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基石,使他们终身受益于阅读书籍给其一生带来的福祉吧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开题报告

一、声音刺激,激发兴趣   幼儿都具有向师性,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幼儿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听读是引诱孩子阅读的有声广告。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大声朗读,对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训练上,我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办法:   1、借助媒体   将平时语言活动时使用的故事,诗歌以及适宜幼儿阅读的材料录下来,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欣赏。

让幼儿在美妙的节奏、旋律中,听着录音机中传出的标准普通话朗读,复习听赏,轻声跟读。

大量吸收声音文字信息,增加积累,丰富情感,激发记忆。

  2、幼幼互读   让幼儿听同伴朗读。

幼儿天生就好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平时跟录音读的基础上,每日让几位幼儿轮流当小老师,到集体面前朗读自己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幼儿为了能在集体前出色表现,并得到同伴的夸奖,促使他必须在平时活动中,认真仔细地听,准确无误地记。

这样既调动了幼儿听说的积极性,又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多的是获得成功的快乐。

  3、听大人读   幼儿在成人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想读的愿望,教师定期为幼儿朗读各种幼儿读物中有趣的故事、儿歌等。

通过听读活动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幼儿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二、创设环境,增强信心   1、文字与实物相结合   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

活动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钢琴、消毒柜、毛巾架、作品栏、玩具柜等)、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可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字与图、字与实物一一对应,睡床、床上用品、幼儿用的书本等也贴上幼儿的名字、墙面上及阅读区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激发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

  2、文字与图片相结合   活动室内阅读区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阅读的材料。

除幼儿熟知的《睡前小故事》、《安徒生童话》、《好儿童画报》外,还有益智类书如《科普世界》、《十万个为什么》,趣味性强的如《趣味迷宫》,等等,将这些书摆放在敞开式图书架上,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等时间段自由选择阅读。

教师还每天给幼儿介绍一本图书,再逐渐让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儿童读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画面,理解画面,描述画面来实现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的转译,培养幼儿的艺术观察力、想象力和内部结构故事图式语言的能力,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连接起来。

  三、逐步引导,积累经验   尽管儿童可以把汉字当作一个图形来感觉,但脱离语言情景的、独立的、集中的、缺乏经验支持和意义理解的识字是违反幼儿学习心理原则的。

幼儿只有认真观察画面,才能理解画面内容,因此,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并提出能引起幼儿观察的问题,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可由浅入深地让幼儿观察:“画上有什么

” “他们在干什么

”还可以提出一些故事以外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

在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并理解内容后,再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理清思路,把握好事故结构。

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目的在于让幼儿积累阅读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懂得故事的内在规律,知识故事是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的顺序来发展的,使幼儿获得有序思维经验。

  四、有机整合,培养能力   1、领域渗透   在教育活动中可随机渗透文字,如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准备相应的字牌,当教师出示“走”字,幼儿学解放军走,老爷爷、老奶奶走;当出示“跑”字,幼儿学老虎跑、狮子跑;当出示“跳”字时,幼儿就学小兔跳、青蛙跳等,在欢乐的气氛中既活跃了游戏,又增加了认知;又如在音乐活动《蚂蚁搬豆》中,通过观察图片、录像认识后,出示关键字蚂蚁、豆等,加深对它的印象,活动后可把字卡投入到区角中,即各种昆虫和文字的配对游戏,找朋友等,使活动得以延伸。

适时适当地结合文字教学,能增强教育效果。

  2、游戏结合   幼儿的主动性要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培养幼儿主动活动。

游戏是孩子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孩子的阅读识字最好的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进行,也是在游戏中反复见面巩固,巧妙地运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主动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识字游戏不神秘,也不复杂,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如体育游戏,活动区游戏,音乐游戏,桌面游戏,角色游戏等融入各种游戏中,在游戏中用字卡来指示“有什么

” “做什么

”“怎么做

”在交流和调节中接触字卡,可以达到娱乐、锻炼和识字“三丰收”。

将“游戏”作为载体,将汉字有机渗入其中,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中轻松识字,快乐识字。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配合,需要教师和家长都做个“有心人”,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如何中班幼儿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随着对幼儿早期智能开发的重视,早期阅读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因此,很多幼儿园都专门开设了有关早期阅读的课程。

然而,在不断深入研究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教师指导方面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了解不清晰,导致选择阅读材料时盲目性和随意性过大;二是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核心弪验的认识不够,导致阅读活动设计中提问不够明确、形式过于单一;三是对于幼儿阅读方式的了解不全面,导致了阅读资源整合意识的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着重对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并在早期阅读实践活动中探索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下面以中班为例,来谈谈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经过小班一年的培养,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仍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独立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观察的有序性不够。

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很难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

第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理解,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白点。

第三,注意的稳定性不够。

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尽管中班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很多孩子依然会出现无法很好地表达心中想法的情况,常常是心里想得多,嘴里说不清。

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的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中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一)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教师应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二)巧设阅读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1.“步步推进”式的提问。

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人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

如在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都笑了呢?猜一猜,狐狸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2.“天马行空”式的提问。

考虑到中班幼儿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提供给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的机会。

如图画故事《帽子床》中的提问“小老鼠看到了皮帽子会怎么样呢”,图画故事《大鳄鱼》中的提问“小猴知道了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等等。

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而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地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3.“旁敲侧击”式的提问。

当孩子在理解图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顺着前一个问题推进阅读进程时,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寻找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如在阅读《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问“为什么克利的模样没有变,可小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却有了变化”,一定会让孩子们诧异,且不知所措。

这时,不如先让孩子们比较小动物前后表情的变化,再比较小动物们两次语言的变化,最后再来理解小动物们前后心理的变化。

之前的比较看似并不重要,其实是为之后的理解做了铺垫,也使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顺水推舟”式的提问。

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

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

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三)善用教学媒体 我们在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常常运用以下一些媒体来辅助教学。

1.视听教学。

即通过录音磁带、情境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2.静态视频教学。

就是将投影仪这一技术运用到阅读活动中,特别是在重点分析某一幅图片时,或是比较两幅、三幅图片时,其帮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是显而易见。

3.动态视频教学。

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的方式。

如在组织幼儿阅读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前,运用计算机制作整个故事的动画片,使孩子连续阅读几个故事画面情节,这样既能很好地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孩子把一组情节有效地联系起来阅读,进一步体验这个故事的特殊之处。

总之,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

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阅读经验、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为幼儿精选阅读材料,通过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还应尊重和落实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如何组织与指导中班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其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注重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从《纲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学前幼儿的语言教育方面,体现了对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

实践和研究表明,3-8岁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口头语言发展迅速,同时开始认知符号、辨识声音之间的意义及其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决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惟有成为自主阅读者,幼儿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我们应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创设各种适合幼儿阅读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首先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光线明亮的、安静的空间,给孩子一个静谧舒适的感觉,这样才能较好地让幼儿专注于看书或与同伴一起阅读交流,使幼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与满足。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因此,幼儿在家庭中,必然会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家长必须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习惯有着十分积极的行为示范作用。

其次,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阅读环境。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我们应尊重幼儿对阅读书籍类别的选择,对需要帮助的幼儿及时给予适当支持,用优美自然的语调为幼儿阅读,也可以用夸张的神情去吸引幼儿,然后让幼儿自己讲解,认真关注幼儿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还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也能起着带动的作用。

使幼儿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从幼儿的认识特点出发,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为基础,根据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题材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如对于小班幼儿,应提供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背景单纯、字数、行数都较少的一页单幅图书;而中班幼儿则提供情节有高潮屡现的,但也不过于曲折的故事图书,要注意故事内容的启发性、人物善恶分明、背景也不要过于复杂;大班幼儿则提供一些较长的、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要富有想象力、创造性,满足他们探究心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幼儿通过阅读书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未来成功从事各项工作的必具能力,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要想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技能。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也是阅读得以深化的基础。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有的幼儿拿起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甚至一次翻好几页,就宣布“我看完了”,问他书上讲了什么却答不出来,这是因为幼儿还没掌握阅读的技能,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幼儿学会阅读是个关键的问题。

刚开始家长、老师应和幼儿一起阅读,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

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翻阅故事书。

逐一指着汉字,用舒缓的语调把书的画面一页一页讲给他听,指导幼儿学会观看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现象,理解画面前后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为幼儿设置“悬念”。

如在为幼儿讲“穿靴子的鸭子”的故事时,讲到穿着红靴子的小鸭掉到了水里,停下来提问幼儿“它会怎么样呢

”让幼儿遐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尾,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促使幼儿主动阅读、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习惯和理解、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当幼儿有了独立阅读意识,并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时。

家长和老师应教幼儿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

如:教幼儿认识书的结构,知道书有封皮,封皮上有书名,每页书上有页码; 学习拿书、翻书和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看书时用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每页要从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 能辨识图书中的人或物,能看懂每幅画的大意,讲出图书中的主要内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另外,教师和成人还应创设和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带幼儿外出时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去鼓励他们自己翻阅相关书籍,寻找答案。

让他们通过自己找到答案,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书的奇妙,增强对阅读的渴望。

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园外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2、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了解文字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能较快地学习书面语言,因此,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文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地环绕在自身周围,并且能为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提供帮助,会因此受到外界的肯定和赞许。

如提供给幼儿随手可取的优良的书籍、书写材料及一些拼字的积木、识字卡片;在幼儿周围的重要物品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带幼儿外出时引导他们认识和阅读周围的广告牌及各种标识上的文字;把家庭成员的称呼、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及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名称等用规范文字表示出来,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字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让幼儿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重要意义,使幼儿感受到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想读书识字的愿望,形成具备初步阅读的基础。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姿势、安静阅读、专注阅读、取放有序、正确翻书、爱护图书等,比较难培养的是专注阅读和爱护图书,边看边说是幼儿们的阅读特征,但这样容易影响其他人,互相干扰,所以培养专注阅读习惯,首先让幼儿学会独自阅读,之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们互相交流,交流阅读的内容及阅读感想。

爱护图书对幼儿来说是说起容易,做起来十分难的一件事,尽管家长、老师屡次提醒却总是出现撕书、折书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一次讨论,和幼儿们分析、总结了一些阅读规则。

如:取放有序,不挣抢,书要慢慢翻等,并开了一个图书医院,医院的义工专门选择那部分爱撕书,不爱护书的幼儿来担任,修补图书时,我们和幼儿们讨论,用什么工具修补合适,怎样修补,并在修补时让他们参观,使幼儿知道图书“生病”了,医治好它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让他们明白爱护图书要像爱惜自己身体一样重要。

这样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会越来越强,撕书、折书这些不良现象就会渐渐消失了。

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早期教育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

只要家长、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就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总之,幼儿的早期阅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家长和老师有目的、合理地培养和指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他们从中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促进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有书读,“会”读书的前提下,幼儿阅读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种能力的获得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切不可错失良机,贻误幼儿一生发展。

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更加关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基石,使他们终身受益于阅读书籍给其一生带来的福祉吧

论述学前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怎样做早期做阅读

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

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

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

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时机呢

首先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一、构建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

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途径  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1.阅读活动  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

  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 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

  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

  2.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家长之友《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

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

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2.开设幼儿阅览室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 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

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三、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

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

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

“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4.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

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5.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经验迁移  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1500字左右作文,题目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与感受》

不要特别专业的,像高二高三这样的水准就行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随着对幼儿早期智能开发的重视,早期阅读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因此,很多幼儿园都专门开设了有关早期阅读的课程。

然而,在不断深入研究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教师指导方面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了解不清晰,导致选择阅读材料时盲目性和随意性过大;二是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核心弪验的认识不够,导致阅读活动设计中提问不够明确、形式过于单一;三是对于幼儿阅读方式的了解不全面,导致了阅读资源整合意识的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着重对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并在早期阅读实践活动中探索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下面以中班为例,来谈谈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经过小班一年的培养,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仍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独立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观察的有序性不够。

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很难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

第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理解,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白点。

第三,注意的稳定性不够。

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尽管中班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其中很多孩子依然会出现无法很好地表达心中想法的情况,常常是心里想得多,嘴里说不清。

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的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中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一)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教师应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二)巧设阅读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1.“步步推进”式的提问。

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人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

如在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都笑了呢?猜一猜,狐狸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2.“天马行空”式的提问。

考虑到中班幼儿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提供给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的机会。

如图画故事《帽子床》中的提问“小老鼠看到了皮帽子会怎么样呢”,图画故事《大鳄鱼》中的提问“小猴知道了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等等。

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而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地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3.“旁敲侧击”式的提问。

当孩子在理解图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顺着前一个问题推进阅读进程时,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寻找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如在阅读《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问“为什么克利的模样没有变,可小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却有了变化”,一定会让孩子们诧异,且不知所措。

这时,不如先让孩子们比较小动物前后表情的变化,再比较小动物们两次语言的变化,最后再来理解小动物们前后心理的变化。

之前的比较看似并不重要,其实是为之后的理解做了铺垫,也使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顺水推舟”式的提问。

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

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

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三)善用教学媒体 我们在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常常运用以下一些媒体来辅助教学。

1.视听教学。

即通过录音磁带、情境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2.静态视频教学。

就是将投影仪这一技术运用到阅读活动中,特别是在重点分析某一幅图片时,或是比较两幅、三幅图片时,其帮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是显而易见。

3.动态视频教学。

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的方式。

如在组织幼儿阅读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前,运用计算机制作整个故事的动画片,使孩子连续阅读几个故事画面情节,这样既能很好地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孩子把一组情节有效地联系起来阅读,进一步体验这个故事的特殊之处。

总之,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

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阅读经验、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为幼儿精选阅读材料,通过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还应尊重和落实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如何通过绘本提高中班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

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会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终身受益。

幼儿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

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从中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看,良好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有效阅读的有利途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为他们今后良好阅读能力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兴趣可以使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用幼儿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来鼓励他们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会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终身受益。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因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从中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来看,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能为他们今后良好阅读能力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围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这一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体会到只有正确使用绘本才能有助于培养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正确认识绘本作用,科学用好绘本 绘本是用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图画与少量简易的文字交织的形式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幼儿读本。

绘本近年来由于其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要发展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用好绘本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管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对于绘本的使用、购买都存在着较多的不科学性,如我们有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选择绘本时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差异重视不够,不够关注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兴趣和认知需要,在使用绘本时创造性“加工”意识不强,还有的时候会将绘本阅读活动看成是“看图说话”,忽略了绘本的真正内涵。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幼儿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渴求弄明白阅读中感兴趣的事物,极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很多时候他们对读物的理解是粗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逻辑的。

况且他们尚缺乏必要的阅读经验,因而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得到教师的必要指导,他们才能与绘本展开有效互动,从而充分汲取蕴藏在绘本中丰富“营养”。

显然,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是科学利用绘本的必然途径。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如果按照以前幼儿园老套路的阅读活动,无非是老师说、幼儿听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经不适应现代师生间要尊重、平等,教学互动等教育理念,而如今的孩子更加愿意表达内心的意愿,充满个性,这也要求我们要注重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一)针对幼儿不同个性,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内容的绘本故事。

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绘本,以幼儿乐于阅读的方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

中班幼儿面对新奇的世界,好奇的天性促使他们乐于去探索,这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开发出来,又养成一定的学习好习惯,那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因此,在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

例如,给孩子讲故事需要老师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引起他们倾听的兴趣,开学后班里有些新来的孩子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哭闹不止,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不适应,我连忙选择了一些适合中班年龄孩子听的绘本故事,并运用图片、动物毛绒玩具,肢体动作,边讲边演示绘本故事里的不同角色的语气、表情、心情,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果然被深深吸引,渐渐停止了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又常常在投影仪仪上展示图片给孩子们欣赏,同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细节,例如图片上角色的表情、动作,图片的背景、时间、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一个个问题和幼儿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吸引幼儿认真倾听,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绘本形成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孩子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

”因此创设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在我班的“爱书吧”里合理地摆放了软垫子、触手可及的图书,在墙壁上还有绘画制作的图示,提醒大家阅读区应该遵守的常规,营造出安静的阅读氛围。

这样的一种环境氛围,隐性地、温馨地提醒每一个来“爱书吧”的孩子进行阅读活动时要养成的好习惯,更加专心于阅读活动。

在创设活动室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将地方资源充分运用到环境布置中。

在环境的构想和实际操作上,基本体现了以幼儿为主,让孩子参与设计,参与制作。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墙上,都表现出无比的兴奋。

区域活动是我们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能围绕课题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投放,并制作了一些自制工具,本学期我们就以“童谣乐园”为突破口,创设了具有早期阅读氛围的小活动区:“拼图游戏”、“我的照片故事”、“童谣大挑战”、“字宝宝找妈妈”等等,这些活动区里投放了常见的汉字卡片、植物卡片、水果卡片,以及各种难易不等的拼图等,孩子们自由选择活动区,与同伴合作玩玩、说说、做做,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也发展了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引导孩子看见破损图书帮老师一起修补、装饰阅读区等,让幼儿从中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让他们自动自发地愿意丰富阅读区的图书,这样的过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班每月都会让孩子们带一些书和中朋友们分享。

并让他们知道书更多了,这样大家就能看到各种各样好看的书了,他们和同伴交换看书,懂得了分享的快乐。

这时,我总是在集体面前及时鼓励、表扬这个孩子,请他为大家讲讲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让孩子们都能分享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新知识、新乐趣,而这个孩子也体会到了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确实,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懂得阅读,懂得关注书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情感、故事内容,更能使阅读伴随他的终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最多、最好的发展。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当他们对书产生了兴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爱护图书;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认真看书,一页一页地从封面开始看;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

中班幼儿是以成人的言行为参照物,而白天陪伴他们共同生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平时,我时刻要求自己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有时候,当我们发现有些幼儿把书卷了起来,就马上说:“你这样,图书要疼的。

”在拟人化的语气下,孩子善良的天性得到发挥,他们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袁星宇小朋友开心地翻看着一本新书,把书拿反了却不自知,我发现之后指导他认识书的封面,知道了看书时封面要朝上,我想孩子长大后可能还会做小老师指导别的孩子看书别拿反了呢

在观察中孩子们也发现并了解了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几个大字,那是书的名字。

为了引导孩子将不同的书整齐摆放,我们给每一种书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几组,用点卡做了标记,贴在图书角相应的位置。

孩子们知道了每种书都有自己的家,看完书的时候要让书放回去,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放书的时候就特别留意标记,自然就将书放得整齐了。

在阅读区活动过程中,我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看书时的状态,当发现有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就及时指出,并提醒他们正确的做法。

有时也激发幼儿互相监督,让一起看书的朋友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这一群可爱又活泼的孩子才刚刚接触阅读,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的挚友。

”,因此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我们要始终关注、研究的主题。

面对今天各种绘本充斥的市场,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理智的头脑,善于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最为合适的绘本,使早期阅读活动真正能引发幼儿不竭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阅读习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