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才懂得怎么才能做个真正、充实的人。

懂得了“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尽孝、二是行善。

”第子规告诉我们要行善积德,要孝顺长辈,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

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都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用平常心去看待事物。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深感惭愧。

因为在没学弟子规之前我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从不会感恩身边的一切人、事、物。

以后,我一定要做到“感恩身边的所有人以及一切事物。

读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一:读《弟子规》心得体会读《弟子规》心得体会读《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其中的含义都是通过熟读之后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这些,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学习《弟子规》有四点重要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找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养人的德行,让我明白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潜移默化间教会了我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列的责任感,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么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弟子规》主要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才懂得怎么才能做个真正、充实的人。

懂得了“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尽孝、二是行善。

”第子规告诉我们要行善积德,要孝顺长辈,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

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都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用平常心去看待事物。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深感惭愧。

因为在没学弟子规之前我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从不会感恩身边的一切人、事、物。

以后,我一定要做到“感恩身边的所有人以及一切事物。

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

从中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每天都读一遍,让自己心中洒下更多善良的种子,并且把善良带给身边的每一位亲朋好友。

《弟子规》里有许许多多做人的基本,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件“财产”。

《弟子规》这本书带给我了快乐,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用他来打开我的心结。

每当我面对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弟子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虽然他只是一本书,但有着巨大的魔力。

它可以让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归正。

我非常欣赏《弟子规》,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学习《弟子规》,并且帮助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归正。

下面还有,自己选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

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

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

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

读《弟子规》吧

你痛苦吗

读《弟子规》吧

……”大意如此。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

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

《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

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

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

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

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

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

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听完暑期学校组织的培训,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什么意思

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

父亲早年受过几年教育,对我们的管教是严而宽。

“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也不是很宽裕,记得爷爷奶奶中风时,父母四处寻药,尽心尽力给老人治病。

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传统教育。

但自从学校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

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学校,感恩蔡礼旭老师。

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象蔡礼旭老师一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

读《弟子规》吧

你痛苦吗

读《弟子规》吧

……”大意如此。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

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

《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

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

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

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

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

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

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 心得体会

篇一:读《弟子规》心得体会读《弟子规》心得体会读《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其中的含义都是通过熟读之后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这些,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学习《弟子规》有四点重要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找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养人的德行,让我明白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潜移默化间教会了我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列的责任感,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么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弟子规》主要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

看《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个人行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

《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

通过浅读,使我意识到《弟子规》不仅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好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

《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

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结友爱。

《弟子规》所体现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

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思想的根。

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要扎好中国文化的根。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

今天,我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

从中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每天都读一遍,让自己心中洒下更多善良的种子,并且把善良带给身边的每一位亲朋好友。

  《弟子规》里有许许多多做人的基本,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件“财产”。

  《弟子规》这本书带给我了快乐,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用他来打开我的心结。

每当我面对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弟子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虽然他只是一本书,但有着巨大的魔力。

它可以让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归正。

我非常欣赏《弟子规》,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学习《弟子规》,并且帮助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归正。

  下面还有,自己选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

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

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

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

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

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

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

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我们是“礼仪之邦”。

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

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

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

读《弟子规》吧

你痛苦吗

读《弟子规》吧

……”大意如此。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

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

《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

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

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

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

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

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

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

听完暑期学校组织的培训,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

“规”是什么意思

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

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

父亲早年受过几年教育,对我们的管教是严而宽。

“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也不是很宽裕,记得爷爷奶奶中风时,父母四处寻药,尽心尽力给老人治病。

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传统教育。

但自从学校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

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学校,感恩蔡礼旭老师。

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象蔡礼旭老师一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

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

读《弟子规》吧

你痛苦吗

读《弟子规》吧

……”大意如此。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

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

《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

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

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

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

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

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

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