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屈原国殇读后感700字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求屈原的《国殇》读后感 400字左右

屈原的九歌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

天时怼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

( 欢迎采纳

求屈原 国殇 教案

《国殇》屈原教案标签: 杂谈教学目的:1 了解楚辞的一般知识;了解楚辞的形式特点。

2 了解楚辞所体现的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3 理解本诗所歌颂的勇毅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理解诗歌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楚辞所体现的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教学难点:诗歌中所歌颂的勇毅爱国精神和悲壮美。

教学方法:主体交互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进程:第二课时 一 学生交流有关屈原和楚辞的知识。

1 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屈原名平字原,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屈原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温主义精神,开创“楚辞”这一新诗体。

2 “楚辞”的两个概念:诗集和诗体。

二 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 课文串解 1 词语掌握: 实词: 操 被(pi) 错 交 凌 躐 殪 絷 援 枹 怼 严 忽 超远 惩 诚 武 灵 毅 虚词: 兮 以 通假字:被同披 霾同埋 反同返 2 句义理解。

要求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诗句;前后语句要连贯。

3、“国殇”的会义:以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故名之。

4、前十句描写战斗进程及场面层次分析。

1)写楚军将士被坚执税,准备迎战敌人。

2)描写敌我双方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3)用旌旗蔽日的夸张和敌人众多如云的比喻,形容敌人的强火。

4)写战士冒着箭雨奋勇争先。

5)6)写敌军冲进楚军阵地,伤亡惨重。

7)8)写战斗结束,楚军全部牺牲,弃尸原野,此部分层次井然地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场面,表现了楚军将士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

四 作业 1 抄译课文。

2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 讨论: 1 你从课文的描写中看到了什么

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本诗的描写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可以说,前半首的每一句诗,都是由一个个具体可见的画面构成的。

阅读时,应注意把握它的形象性。

屈原的诗歌,多具有极强的情感,本诗也不例外。

除后半首直接抒情外,前面的描写中,也都融注了极强的感情,要注意把握。

2 从上面的讨论中,你可以看到屈原本诗有哪些艺术特点

提示:A 用直陈手法铺写战斗场面,绘声绘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B 语言刚健质朴,与他其它诗歌的语言有较大差别。

3 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败的将士。

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 文言文语言知识(2) 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江 河 2 词义的缩小:臭 薨 3 词义的转移:钟 颜(色) 4 词义的消亡:骐骥 5 词义的产生:责(债) 6 感情色彩的转移:卑鄙 钩心斗角 三、总结全文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场面,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武,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出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惮和由衷赞美,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杰出诗篇。

四、作业 1 用散文的笔法改写本诗。

2 拓展阅读:《离骚》节选。

改写前十句为战争场面描写。

国殇是什么意思

【译文】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原文】九歌·国殇⑴操吴戈兮被犀甲⑵,车错毂兮短兵接⑶。

旌蔽日兮敌若云⑷,矢交坠兮士争先⑸。

凌余阵兮躐余行⑹,左骖殪兮右刃伤⑺。

霾两轮兮絷四马⑻,援玉枹兮击鸣鼓⑼。

天时坠兮威灵怒⑽,严杀尽兮弃原野⑾。

出不入兮往不反⑿,平原忽兮路超远⒀。

带长剑兮挟秦弓⒁,首身离兮心不惩⒂。

诚既勇兮又以武⒃,终刚强兮不可凌⒄。

身既死兮神以灵⒅,魂魄毅兮为鬼雄⒆

【词句注释】⑴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

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

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

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

被,通“披”,穿着。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

错:交错。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

极言敌军之多。

⑸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⑹凌:侵犯。

躐(liè):践踏。

行:行列。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

殪:死。

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

霾:通“埋”。

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

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

枹:鼓槌。

鸣鼓:很响亮的鼓。

⑽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

天怨神怒。

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

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

怼:怨恨。

威灵:威严的神灵。

⑾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

严杀:严酷的厮杀。

一说严壮,指士兵。

尽: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

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

超远:遥远无尽头。

⒁秦弓:指良弓。

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⒂首身离:身首异处。

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

惩:悔恨。

⒃诚:诚然,确实。

以:且,连词。

武:威武。

⒄终:始终。

凌:侵犯。

⒅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

神:指精神。

⒆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屈原的《国殇》是怎么的一首诗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1],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2],援玉桴[3]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4];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5];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6];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1]:音“航”。

  [2]:音“老。

”  [3]:音“扶”。

  [4]:音“墅”。

  [5]:音“从”。

  [6]:音“隆”。

  【主要思想内容简析】:  此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  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写作特色】:  本篇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  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  膏野,以快敌人之意。

原盖深悲极痛之。

  本诗分为两段。

  第一段写战场激战  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  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