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多元智能理论心得体会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看法。

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认识论,是现代心理学派之一,又是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一种生活体验。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派别林立,总的来说: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其认知受到原有经验、文化背景的支持和限制。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提出来的,他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有8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学习者应学会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多元智能理论有什么特点

“主体多元”教育实验在我区推行以来,全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主体多元发展性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全面铺开主体多元教育实验的突破口。

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和论证,决定在我区全面推行“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我们的实施思路是:先用模式规范,最后超越模式。

要模式是为了今后不要模式。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教学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和颠覆”。

在初始阶段,我们把“模式”比作婴儿“学步车”,当学会了走路,“学步车”的学步功能就完成了。

另外,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不断生成、完善的过程,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成员校,他们的高效课堂模式不也各具特色吗

我们借鉴共同体的模式也好,临帖某种高效课堂模式也好,创建具有殷都特色的模式也好,关键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

这也是我们将“模式”称为“基本模式”的初衷。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具有殷都教育特色、彰显主体多元教育思想。

它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潜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又要严肃严格进行基本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双向五环”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一)“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

(二)“五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二、“双向五环”基本模式详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深刻领会“双向五环”的内涵。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一)学生预习1、预习的内涵高效课堂下的学生预习,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

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2、预习的作用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 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

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难易设计在课前、课中的某一环节之前均可。

在课改初期,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建议老师在课内做好预习并进行指导。

预习时,要求学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以自主预习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温故知新,建议教师在导学案的预习环节要加入复习,这样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引出新知,在预习新知中运用双色笔依据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梳理知识树,以达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确重、难点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特别指出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3、途径与方法预习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运用双色笔,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标注出来;②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③扫除障碍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④尝试解题法: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试解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

通过试解,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

这样做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建议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

例如语文(英语)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数学预习可以是“读读、算算、想想、摆摆、做做……”;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

(二)教师导学1、导学的内涵导学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即“授之以渔”,主要在于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导学的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提示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途径方法导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采用的是“导学案导学”,也就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过去,我们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制约着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多地介入和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要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

而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适当的支持点、兴趣点和思维点;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整合,掌握学习新知识的学习策略、方式和思维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导学案编制的目的①.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②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③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⑤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性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3)、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

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检测。

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

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

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要充分挖掘与利用教材、教参、练习册、图书、网络等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相机补充一些“小小资料袋”和推介作业,增加孩子学习的广度与厚度,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①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③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④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⑤实用性原则: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⑥规范性原则:导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要统一规范。

教师引导学生要以导学案为抓手,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

同时,为使“教师导学和学生预习”双边活动有机衔接,建议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预习方法、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情等因素来采取适当的导学方式。

有时可能课堂上生成的不是导学案中的预设导学,就要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灵活调控课堂,不能照搬模式。

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老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一) 学生合作1、 合作的内涵学生合作是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方式。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基本学习形式之一,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单元,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

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

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合作学习有几个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于共同互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合作学习后要及时发现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做准备。

2、合作的任务①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同质对学和异质帮扶,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自学、互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做准备。

3、途径与方法(1)问题主线,对学、群学学生合作学习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异质对学再解决前两次存在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

要提倡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鼓励组内质疑。

不能够统一思想的题目用红色笔标注“

”号,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白,请教老师或等待大展示环节听取别组意见。

教师要注重巡视、调查各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2)着力抓好,小组建设①、小组划分: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建议cc组的孩子坐在aa组与bb组中间,五六年级最多以六人小组为宜,三四年级可以四人一组、二年级以两人为宜。

②、确定组长:小组学习的成败关键在于组长,所以确定好的组长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个小组一般选取两名组长,一正一副。

一般来说选组长的标准主要看两点:一是成绩要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要强;三是有为大家服务的愿望,并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组长可轮流担当,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充分自己的智能强项,都能得以培养提高,以便更好的发挥团队学习的效应。

③培训小组长: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④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责任互赖: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

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

比如: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⑤建设小组文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让他们凝聚全组合力,提出小组名称和口号,设置小组目标,制定组纪组规,创办小组墙报,张贴小组照片,展示小组评价,初步构建小组文化。

⑥建立小组评价管理机制: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强调小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好不好”、“棒不棒”,也不单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不是甄别优劣,而是引领发展,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就是武器。

用好这个武器,它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①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

在高效课堂上评价功能的多元性概括地讲表现为即时性、纠错性、激励性、导向性、延展性、实效性等方面。

其中即时性评价指评价要贯穿从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

纠错性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

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这样学生才有心理的“安全感”,才敢于将所思所悟、所感所想展示给大家,培养学生自信心;导向性是指在高效课堂模式推广运用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

如发现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展示语言有口头禅或不简练或课堂争抢没规则等,就可以加重强化在这些方面的评价权重。

简言之,评价的导向性是指想达到什么就评什么,需要什么就评什么,缺什么就评什么,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

延展性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

实效性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小题大作,使评价富有实效和价值。

②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

比如就学生展示环节而言,可以从展示(二)教师参与1、参与的内涵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

2、参与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说教师在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体现以下作用:组织、引导、合作、激励、解疑等。

3、途径与方法合作前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解惑、激励,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后教师应对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1)、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当学生自主学习出现障碍时,问题解决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完成任务时,教师要抓住这些最佳合作契机,给予外部激励,明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

(2)、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合作学习的主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就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4)、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

(4)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

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合作学习后要赏识学生,让每位学生能进行自主管理,互相约束,又互相激励,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的高效进行。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评价有何启示

智能理论对国改革的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过程和符号系统。

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传统的过分强调语言和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

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和学习方法,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5)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按照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具体介绍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

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9.生存智慧(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   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   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

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

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

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

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肢体运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

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

这种智能   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

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

① 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

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

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

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

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这种智能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

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

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自然探索智能   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

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

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其它类型智能   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分类:   ·记忆力:对于事物的记忆力,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形象和抽象的记忆力等。

  ·形象力: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形象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感性认识能力。

  ·抽象力:在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理性认识能力。

  ·信仰力:在形象和抽象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对于人生和世界总的观念的能力。

  ·创造力: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

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缺乏实践应用能创新精神等现象仍广泛存在。

据调查,目前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有社会历史、就业压力、传统体制、队伍素质、办学条件、等因素。

除外,其他均非短期内所能解决。

所以就条件比较而言,当前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该是。

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推进的内容有九个方面。

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一、关于改革课程结构。

“纲要”出台后,进入课改实验的中小学基本上限于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整体上没有得到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

学习者完成建构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影响,所以应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强调在真实的社会和劳动技术环境中去加深体验。

同时,还主张学习应在合作中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具有促进主动学习和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进行综合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特征。

  根据理论,我认为应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握以下原则:1.突出研究性学习,把社区服务与、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学得更好。

研究性学习最具有的特征,所以应放在突出的位置。

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便很难达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产生真实而深刻的体验的效果。

所以应当把研究性学习与、结合起来进行。

2.教学内容以任务型为主。

应在社会和生活、生产实践中寻找适合的课题作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调查或亲自操作,获得必须的素材。

然后师生共同对素材通过理论的逻辑的分析处理从而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过程必然引导学生主动去手脑并用地学习探究,从而加深知识理解和拓展知识面,掌握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充分合作。

从资料的搜集、资源利用到探究步骤和方法都必须由师生共同探讨设计。

教师不仅起组织引导作用,而且是参与者。

4.为活动课提供课时保证。

  关于选修课。

目前少数重点学校在数理学科、艺术体育方面为少数学生提供了特长培训的机会,而多数学校包括重点校的多数学生却是千人一面地接受统一的课程。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组合和特长。

而开设选修课,正是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去适应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以:1.对不同年龄段的所有学生都应分类开设选修课,而不只是针对少数学生。

2.学校应提供丰富的选修课菜单。

3.进一步精简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课程内容并降低难度,以腾出课时开设选修课。

  二、关于改革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

按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在的明显存在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交流不畅,缺乏合作,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参与的体验以及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综合体验严重不足。

按多元智能理论,现在的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

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原则:1.情境性。

应利用图表、资料、卡片、实验设备、实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或师生的人物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必要时让学生深入现场,直接操作,加深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使其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2.平等互动。

建构主义强调的学生主动学习,绝不只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挥下活动,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否主动积极地进行体验和建构。

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发挥组织引导、调控点拨的作用;不仅允许学生说话,而且提倡师生平等对话,积极互动;不仅体现师生共识,而且体现差异,甚至对立和交锋;不仅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改变,而且教师及教学过程也在学生的影响下改变。

课堂教学目标和程序可以预设,但必须根据课堂活动的实际随时调整。

3.交流合作。

课堂应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合作,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

4.三维目标。

由于学习过程不仅受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目标应是多元的。

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教学过程应围绕三个维度开展,以利于学生进行综合的体验,促进建构的进行。

5.个性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应针对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改革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改革是推动课程改革最有力的杠杆。

这里仅就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改革推动课程结构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目前课改推进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校缺乏动力。

而评价(包括考试)恰恰最能有力推动学校进行课程改革。

评价和考试改革的取向,应促进学校进一步“精选双基”,从而减少统一学科教学的课时,腾出时间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应促使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重视发展个性,、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应促使学校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就学校的常规管理评价而言,1.要建立目标体系,对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在数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纳入考核。

2.要建立标准体系,对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以及课堂教学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过程的实施和产生的结果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3.要建立经费保障和奖惩机制。

为开设综合实验活动课、选修课和改革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奖惩提供经费保障。

4.要建立展示平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修课的典型课展示、观摩以及艺术节、科技活动月、学科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和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让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充分展示出来。

  就考试改革而言,目前最关键的是改革高考。

虽然早已明确了“三个有助于”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到具体的方案设置上仍争论不休。

我的看法是,1.严肃会考,简化高考。

会考应真正精选双基、降低要求,以统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各学科全面发展,经过努力绝大多数都能达到的标准。

会考应严密组织,确保结果可信。

会考分应以适当的比例记入高考总分,以防止中小学在课程安排上偏科。

在会考基础上,高考应分类要求,对多数学生总体而言应降低学科“双基”要求,而对个性特长、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应加强考核。

2.分类设科,分类组织。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属于不同的智能类型,所以文理分科的设置应坚持。

对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突出的学生实行全国少数重点大学和其他大学的重点专业联考,科目设置可采用“3+小综合+1”模式。

因为这是针对极少数学生设置的考试,所以要求既相对全面又体现特长。

其他本科大学由各省统考,内容深度比前一类降低,科目按“3+1”设置。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减少统考的科目并降低难度,让学校平时更注重会考和活动课、选修课。

3.特殊录取,对于有特殊成果和才能的学生,大学有权力不经高考(但要会考成绩)直接录取。

4.扩大面试,为了鼓励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大学的专业要求应扩大面试,面试的内容应是实际应用方面的,并且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最后,高考录取应以综合素质测评为重要内容。

综合素质测评应依赖于成长记录档案,而该档案应对学生参加活动课、选修课的数量提出明确要求。

课程评价和高考改革如果能按这样的方式进行,相信能有力地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