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wenku.com

作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听后感言

yiyyy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家长学生会的收获

做智慧的父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做的更优秀,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健康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听《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课堂的感言

听本次讲座的收获: ①学习了十八大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师生领国梦的内涵; ②切会到实现中国梦,希望在少年,重任在教育; ③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真知、学说真话、学做真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孩子学习国学经典,能给孩子带来改变: ①朗读可以使孩子们在韵律中感受国学文化,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 ②经典故事让孩子们通过互动学会积累应用,提升了孩子们的兴趣技能; ③博采众家,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挖掘自身潜能,重新认知自我,增强自信。

三、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真正的做到“家校共育”: 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和孩子争吵,给孩子一席思考的空间 ②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兴趣开发导向 ③经常和孩子们交流,疏通引导孩子 ④鼓励互动讨论教学

《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讲座内容主要摘记

王纪琼教授做的《智慧父母 幸福家庭》讲座,收获颇丰,这得感谢好友提供的学习信息。

这一天的学习收获要胜过做家务、买菜、做饭、逛街等等诸如没有学习的正常安排。

现把学习内容做如下摘记:沟通人天生有爱人、学习、探索的本能。

小成者靠目标做事,大成者靠本能做事。

人生三大系统:家庭(家族)系统、工作(事业)系统、社会(资源)系统。

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家长,让孩子心理安全。

好男儿志在四方,但心在家庭。

案例:孩子五点放学,怎么也找不到,六点半孩子从校门口走出来。

接孩子的家长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很担心;呵斥:你跑哪儿去了

动手拍孩子一巴掌。

这种担心表达出来的是愤怒和指责,会导致:一孩子也从父母这里学会了愤怒和指责;二孩子为了避免愤怒和指责,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撒谎。

恰当的做法是,很担心,表达担心,这样孩子的行为会慢慢向家长期许的好的方向发展。

案例:我可以让你的手指变长,相信吗

不相信

我可以让你们的手指变长,相信吗

不相信

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我就不变了。

你们说相信能有什么损失

倒是你们不相信就有了损失,我不做了,你们也见不到了。

面对别人多一点认同和赞美,反正自己也没有损失。

同理,面对孩子,我们要多一点认同和赞美。

案例: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杨利伟

真有才

是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小时候与妈妈在房顶上看月亮,孩子就告诉妈妈,我想上月亮上去。

如果是我们的家长,上去一巴掌,你想上天

脑子有病啊

而妈妈回答:去吧。

记得回来,因为妈妈还在地球上。

最终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故事:龟兔赛跑续集:小兔子不服气,决定约乌龟再比。

兔子想,自己最擅长山地跑,就选择了在山上赛跑,结果乌龟是滚下山得了第一,兔子又输了。

兔子不服气,决定再比。

这次选择在学校操场上,跑400米。

当要冲过终点时,兔子向后扭脸看乌龟,这时想起了掌声,乌龟冲破了终点线又得了第一。

原因是乌龟咬着兔子的尾巴,兔子向后扭脸看乌龟时,乌龟被甩过了终点线。

兔子还是不服气,为了避免被咬着尾巴,就决定在平行的公路是比,结果兔子还是输了。

因为乌龟是搭车来的。

兔子决定来一次短平快的比赛,100米。

兔子马上要到终点了,忽然看见前面有一横幅:谁先跑过去,谁是小乌龟王八蛋。

兔子不想做小乌龟,又输了。

这里面,山上跑是环境,学校400米和平行的公路上是方法,100米是态度。

态度包括心态和状态。

做家长的要有提升孩子有听我们说话的欲望的能力。

培养人的第一要务是环境。

家长要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圆融起来。

方法:光有爱人之心是不行的,必须得有爱人的方法。

态度包括心理学方面的心态和行为学方面的状态。

心态与状态比,哪个更重要

案例:某人丢了5000元钱,正在苦恼中。

你过来跟他讲要调整心态,钱既然已经丢了,就坦然面对吧。

这是废话,他的心态调整不过来的。

你如果给他10000元,拿去,不用还的,他苦恼的情绪马上解决。

这是状态比心态重要。

故事:上卫生间。

一男士正在卫生间方便,外面一女士喊:你跑到哪里了

男士一哆嗦,马上收拾出去,女士大摇大摆进去方便。

男士出门时再看一眼,是男厕所。

就在门口等这女士出来:这是男厕所啊

女士说谁说不是

听讲座课间休息,男厕所门口了了,女厕所门前排长龙,女士朝男厕所喊,有人吗

还有人吗

没人后,进男厕所方便。

或者在外面排队等候,调整心态、转移注意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状态要比心态更重要。

一、环境环境氛围的影响,环境氛围的不良情绪,环境氛围的情绪传染。

案例:幼儿园孩子回家不写妈妈布置的作业。

爸爸:你把妈妈的作业写在白板上,我就给你讲一个你这辈子都没有听过的故事,在给你画一副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画。

孩子就起心动念。

好处:跟孩子玩的不同的陪伴的起心动念。

自己也参与了,还创造性地探索了更加心仪的东西。

纯真的起心动念非常重要。

国民教育中最难的阶段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是小学,太难了,拼音难,汉字难,二年级数学难度就上来了,三年级有了英语。

案例:鱼水杂质缺氧,要打掉家庭的内耗,实现双赢。

案例:拳头对拳头,疼。

要做家庭里的觉醒者与包容者。

孩子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时,是没有敬畏之心造成的,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了道德底线。

案例:农村的堂屋正对门的地方摆供,每次饺子出锅首先敬神灵。

这就是敬畏之心的培养。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是不会逾越道德底线的。

二、方法每一个人都要有幸福人生战略规划。

(一)梦想与目标目标是眼睛能够看到的。

梦想是做梦都在想,想想都觉得爽。

要确定梦想与目标:目标是想想就有力量,梦想是想想就觉得美。

目标三要素:一是让人热血沸腾,二有时间期限,三是可操作性实现的流程。

走在追求的路上比追求更重要。

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被我们推动着。

很多时候,孩子难受的是父母觉得孩子的难受。

孩子必须学会伤心,这是人的一种能力。

经历一些错误,才能有一些成长。

世上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孩子冷。

不要过分认同孩子的一些情绪。

相互矛盾的过程是人沟通交流的过程。

案例:中学打群架被爸爸领走。

到家门口,爸爸与儿子面对面坐着,爸爸问打架前吵架了吗

吵了。

解决问题了没

没有。

打架解决问题了吗

没有。

看来吵架打架都是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现在我们用脑子来考虑一下,看如何解决问题。

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无目标的人生叫流浪。

靠美好的事物牵引时,一切都变得有动力。

当孩子听不清你说的话时,停下来,想一想,孩子说的可能有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折磨了自己的孩子。

要有多元成才观,栋梁与牙签,顺应孩子的特点。

(二)世界地图调整法一张画在屁股上的地图。

太情绪化,静不下来时,无高人指点,无具体方法去解决,就看看这张地图,所有家里的事不过是屁大点儿的事。

做一个安静的家长。

让自己的语音语调低下来,这是一个有教养的家庭。

拖拉机开过来,很远就听到了声音;高性能车开到身边也没有声音。

静下来的时候会变得有力量。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要靠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情绪去解决问题。

案例:中学生运动会上跑树荫下打游戏,被老师发现,没收游戏机,不给,原因是借同学的,老师致电家长。

孩子回家后,家长如何说

这是修炼与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家长分为直接型与婉转型,科学的是直接性,有啥说啥。

家长必须要把老师反映的事情变一个说法,要足够相信孩子,要给孩子铺一条回家的路。

沟通流程:第一步:直接表达。

回来了,老师打电话说了在学校那个事,我没在现场,不知道咋回事,你能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儿吗

这里是客观描述,没有太多情绪化语言,铺了一条回家的路。

情绪要平静,不能着急。

你的情绪凸显了,孩子只能卷入你的情绪。

真正静下来的都是高人,是修养、家教的文化,家庭的氛围。

第二步:提升看待问题的能力。

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用发生在当下的这件事来培养、提升孩子看待问题的能力。

生气的人都是无能的人。

有问题时,正是修复关系的时候。

我们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犯的错误、考试成绩差、倒霉的时候,这是与孩子建立坦诚交心的绝佳时机。

第三步:解决问题。

你说完了,我也听完了。

这个事总得解决的,你说说怎么解决:孩子没有方法时,家长给建议。

家长别在家里总使用核武器。

再发生家长就没有招了。

双圈理论:当问题出现时,错误的做法是家长把孩子之间推向问题。

成功解决问题了是锦上添花,不成功,孩子将离父母越来越远。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看着电视吃饭,奶奶喂。

水至清则无鱼,当下的问题是不好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容忍一下,暂时存在。

当一定时机成熟再解决问题。

要建立家庭的统一战线。

当小日本来侵犯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赶走了小日本。

家庭也是如此。

婆媳关系万能定理:好啊,我跟你儿子商量后再说吧。

媳妇啥时候都不能与婆婆争,儿子是不可能换母亲的,最大的可能是换媳妇。

家庭类比大集体,媳妇是高级CEO,是高级打工仔,是唯一的外人。

(三)思维方式的优化法(背景与对象,杯子与两人面对面头像图片)当我们把人当作知觉对象时,就把杯子当作背景了;人是什么人,看这个世界就是什么世界。

这与人的选择有关。

案例:小孩玩马桶里水的图片这是孩子在以好奇之心探索世界,这是孩子的动作思维。

不懂营养学就不能在家做饭,要用科学武装自己,我国全民都需进行教育培训。

动作思维是以动作为支柱延伸自己的思维。

0-3岁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3-6岁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6岁以上以逻辑思维为主。

3-6岁的孩子容易撒谎。

案例:孩子生病。

本该上学时间因生病被送回家,家长会加倍呵护,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全侍候着。

孩子体验到了生病的优越感,为了得到更大的好处,假装生病,就撒谎了。

真有病——真有好处,假有病——真有好处,为了得到更大的好处——要生病。

所以疾病因召唤而来。

当孩子生病时,父母要狠住这个心,做父母该做的事,不能过分关心。

孩子可以输在起跑线上,但不能输在转折点上。

一件好的事情因为父母郑重、严肃的表情,传递了一种情绪,让孩子厌恶那件事儿。

孩子因父母郑重严肃介绍海带对身体多么多么好而讨厌吃海带,事实是讨厌父母说话的态度。

小孩撒谎是避免责任,得到利益。

孩子向妈妈告状他打我了,父母如果拉起孩子去找他,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弱,因为有人替他出头了。

小孩子学吃米:掉地上的米是被浪费的吗

人生有时候孩子错误的行为,像掉在地上的米,是为孩子成长必须犯的错误。

掉在地上大米没有被浪费。

孩子折腾东西是,就给他机会。

案例:等公交:每次送孩子上幼儿园都到站牌等公交1路车。

这次刚到站牌车来了,拉起孩子就上车,孩子不上。

原因是今天没有等一会儿。

孩子已经形成了到站牌站一会儿的规律。

当孩子的行动符合一个规律时,不要打破他。

预防分离性恐惧,适应幼儿园、人际关系:一是在家里找有处大人能看见孩子、孩子看不见大人的地方,让孩子玩。

培养孩子独立玩的能力。

二是给孩子一些柔软的毛绒玩具,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三是多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让孩子有交往的能力。

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注重的素质的培养①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师生领会中国梦的内涵;②切实体会到实现中国希望在少年,重任在教育;③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真知、学说真话、学做真人,促进孩健康成长。

二、孩子学习国学,能给孩子带来改变:①朗读可以使孩子们在韵律中感受国学文化,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②经典故事让孩子们通过互动学会积累应用,提升了孩子们的兴趣技能;③博采众家,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挖掘自身潜能,重新认知自我,增强自信。

三、配合学校更好的教孩子,真正的做到“家校共育”: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和孩子争吵,给孩子一席思考的空间②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兴趣开发导向③经常和孩子们交流,疏通引导孩子④鼓励互动讨论教学

科学教育做智慧父母听后感

作为父母应该变教育孩子的观念,应该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育孩子时,多采用激励措施,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耐心指出即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智慧父母的做法

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立家训,家风,家教,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需要拓宽渠道和途径,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践行。

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一、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简单说来,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而这样的目标要求并不是简单的灌输,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

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大汉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大汉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大汉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大汉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华夏传统文化之所以发挥这么强大的作用,除了本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还在于汉文化实现了民族性与大众化的统一,尤其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实现了家、国、天下的统一,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家庭教育,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最基本的修身要求,也有社会道德规范的承续,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传承,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同在,需要批判继承。

尽管封建社会结束已有100余年,但家风传承道德文化的作用却没有也不能随着封建文化的逐步消失而被消弭,而应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更新为传承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宣扬和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

社会在变,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

在已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现代社会,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二、家风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的优势以家风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能够克服价值观教育“见理论不见人”的弊端,真正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了根本,以他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育为出发点,容易使之在熏陶感染中接受教育,引起共鸣。

其次,以家风作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价值观教育形象生动,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

虽然目前我们看到有个别家庭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家庭都很好地承续了优良的家庭美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尤其一些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家训,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这样的家风中渗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然很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启发性。

最后,以家风为载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克服价值观理解和教育上的“断层”问题,实现其延续性和持久性。

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还不时看到有人在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上的偏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分割开来,这不利于宣传教育的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现实家庭教育中,祖辈、父辈和子女之间往往在一些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这有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也带来互相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冲突,特别对青少年一代而言,家庭责任感淡漠、啃老等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家风熏陶教育感染力的弱化有一定关系。

因此,通过突出家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能增强不同辈际之间的理解,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重要基础。

三、以家风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底,中 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称《意见》,新华社 2012年12月23日),这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不仅强调要从小抓起,要拓宽途径,而且明确提出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这些年,我们看到这样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是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先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观后感

能够说出孩子十个优点的家长是优秀家长,能够说出孩子三个优点的家长是合格家长,  说不出孩子一个优点的家长是不合格家长。

  ......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家里的一只小羊。

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牵着羊到山坡上玩耍。

每当他看到心爱的小羊有滋有味地吃着山上的嫩草,就感到无比快乐。

  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这只小羊是他最好的朋友。

他把自己听来的和从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羊听,觉得和小羊在山坡上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疲劳过度,孩子躺在山坡的阳光下睡着了。

当他一觉醒来,发现羊不见了。

孩子焦虑地走遍了整个山坡,仍然没有见到羊的影子。

他哭了,因为他害  怕永远也见不到这个最心爱的伙伴。

天快黑了,他赶紧跑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希望他帮助尽快找回羊。

没想到是,父亲听说小羊不见之后,不由分说把孩子打得鼻青脸肿。

  “我只有这只羊,不把它找回来,你就别进家门。

”说完,父亲就把他推到门外。

  孩子难过极了。

他独自在山坡上奔跑,边跑边想,越想越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打他,他又不是故意把羊弄丢了。

“如果找不到羊,父亲叫我永不回家,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羊吗

”不久,孩  子看到远处有一个小白点。

当他走近时,看见了那只羊,它正悠闲自得地吃着青草呢。

这时,受到粗暴对待的孩子一反常态,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抱起这只羊,而是举起了一块大石头。

  “就因为你,父亲才会这样粗暴地对待我„„”孩子一边哭,一边发泄般地将石头向羊砸去。

  第二天,人们在山坡的一块岩石旁发现了那只已经死去的羊。

而那孩子一气之下再也没有回家。

我们可以想像,那个孩子心里当时有多么的痛苦,是他亲手杀死了最心爱的朋友和伙伴。

羊和孩子的故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尊重是教育的最高原则,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对孩子  或教育对象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稍有过失或错误,就采用打骂甚至侮辱人格的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学生或孩子不管年龄大小,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泯灭。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你的讥笑中有。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所以,教师、家长千万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绝不能没有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其次,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教育,而是对孩子的摧残。

在当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错误教育观念仍然存在。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孩子有了缺点或不顺其心,动辄打骂体罚,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有位小学生在校做了好事,老师让该生回家告诉父母,说最近要去家访。

家长以为孩子在校又犯了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揍了一顿。

第二天,家长让孩子捎信儿告诉老师,你不用家访了,我已经替你把他狠狠揍了一顿。

  家里不知骂,老子家里不知怒。

其实,打骂只能伤害孩子的肉体和自尊心。

教育只能靠说服、启发和循循善诱的引导。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罚打骂是无能和无知的表现。

因此,家长、老师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疏导孩子。

前面故事中的那个孩子绝对是个善良的孩子,但父亲粗暴野蛮的“棍棒教育”,竟使他变成了一个残暴的孩子,由爱羊的天使变成杀羊的凶手。

  第三,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

孩子年龄小,弱,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有限。

如果批评惩罚过度,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达不到教育的初衷。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青年教育家孙云哓认为:能够说出孩子十个优点的家长是优秀家长,能够说出孩子三个优点的家长是合格家长,说不出孩子一个优点的家长是不合格家长。

表扬、激励就像春风、雨露,激励孩子迅速成长。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家长或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正面激励教育,少用批评等惩罚性教育,坚决杜绝有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贬低人格的粗暴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家长读后感

和一起成长读后感儿女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

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

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

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

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

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

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

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

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

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